时间: 2019-11-21 16: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陈洁
垃圾分类正全面提速。
12月1日,《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标准将正式实施,本次修订的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大类,这4大类下又细分出了11个小类。
各地的垃圾分类法规也不断出台。11月15日,《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建议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按照草案,个人不分类拟最高罚200元。
垃圾分类的不断推广,加之规范不断明确,为垃圾处理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从启信宝中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经营范围中含“垃圾处理”的企业新增7376家;而经营范围包括“垃圾清运”的企业更是新增39679家。
数万家新增企业“扑向”垃圾处理各链条,意味着这一行业的竞争也进入新阶段。
垃圾清运新增企业最多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3.9%,其中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
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覆盖率提升,给大量企业带来了机会。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垃圾领域总的竞争格局以前主要由政府主导,后来政府将一部分垃圾领域的业务外包,尤其是在南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街道的保洁、清运等分段外包出去。
而垃圾清运,也成为今年企业最为热衷的垃圾处理领域。
启信宝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营业务中包括“垃圾清运”的新增企业39679家,最高注册资本为20亿元,为中鲁盛源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城市垃圾清运注册资本最高的企业为四川茂之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12.8亿元。
资料显示,中鲁盛源集团有限公司今年7月份成立,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等,其中一块包括建筑垃圾清运及回收利用。
薛涛指出,垃圾清运企业数量的快速发展,并不仅仅是今年的事情。2014年之后,高速城镇化促使城市不断扩张,政府开始习惯于将垃圾业务外包,加上有PPP之后可以做成大的项目,因此很多防御性企业就借着政府外包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业务。
“我们监控的数据也显示,这几年环卫企业增加特别多。加上今年推行垃圾分类之后,又出现一大波垃圾相关企业。”薛涛说。
启信宝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营业务中包含“垃圾分类”的新增企业3161家,最高注册资本为10亿元,分别为义乌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亿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不过,一些企业均开展垃圾清运和垃圾分类业务,因此“垃圾分类”与“垃圾清运”的数据有所重叠。
以义乌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成立于今年7月份,工商资料显示,其主营业务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垃圾分类;粪便的收集、清运、处理;环卫设施及设备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固废处理;危险废物经营等。
一位垃圾处理相关业务上市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垃圾处理链条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今年以来进入前端垃圾分类的公司很多。因为垃圾分类的技术和参与门槛比较低,新的资本,包括一些跨界而来的公司,进入这一领域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
薛涛也指出,按照总规模来看,垃圾清运这个中间端的数量是最大的,而且进入难度也不大。但是总的来说,垃圾分类这块前端是最容易进入的。小的外包项目也在增多,大部分都是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单子。
明年竞争或更激烈
薛涛表示,尽管进入企业更多,按照项目质量、规模和集中度来看,垃圾处理的前端和中端,都比不上后端“可口”,后端的一个项目动辄几千万以上,收入方面也比较稳定。
所谓垃圾处理链条的后端,是包括垃圾焚烧在内的后端垃圾处理和转化。
国泰君安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垃圾焚烧与其他固废处置仍然是业绩增长最确定的板块,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同比分别达到31%与28%,单季业绩增速环比提升。
2019年前10个月,垃圾焚烧行业招投标+中标垃圾焚烧项目产能合计13.69万吨/日,其中已中标项目合计9.67万吨/日,仍处于招投标状态项目产能规模4.02万吨/日。中标产能规模已经超越2018年全年中标9.59万吨/日的水平,预计全年中标产能同比增速或将达到15%。
启信宝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营业务包括“垃圾焚烧”的新增企业451家,最高注册资本为11亿元,为上海上实宝金刚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成立于今年9月份,主营业务包括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从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建设、维修、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服务;固体废物焚烧供电、燃气经营、供热等。
薛涛指出,后端的垃圾处理门槛高、资质严,但是目前垃圾焚烧领域已经相对饱和,能拿到大项目的主要是二三十家公司,剩下比较有机会的是有机垃圾和建筑垃圾市场。其中,有机垃圾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BOT(建设-经营-转让)市场。
“这两块的商业模式没有垃圾焚烧那么好,但是也值得市场长期关注,尤其是这两块无论从商业模式到技术都还没有成熟,还处于变革期。比如做有机垃圾处理的模式很多,分散的、集中的、做肥料、做能源的等,有7-8种路线,但也有各自的问题,有的是效益太差,有的是对规模要求高,所以这也是很多公司涌入的原因。”
根据薛涛提供的数据,垃圾焚烧前十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了58%,危废领域排名第二的是污水处理,但也只有38%的行业集中度。
尽管今年垃圾处理行业已经涌入大批公司,但是行业竞争还没有到顶点。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企业,正在逐步进入垃圾处理的全链条,目前这一“渗透”还在初期。
上述垃圾处理上市公司人士指出,预期到明年,垃圾分类的竞争程度会再度提高。“据我们观察,在垃圾分类上,由于上海已经树立一个比较高的标杆,很多地方政府看到上海垃圾分类的效果,原有的垃圾分类项目设计就不合适了,还需要调整。”
此外,在清运和垃圾焚烧领域,很多企业也开始中端和末端相互渗透。比如一些企业原来是做中端清运的,现在开始参与到垃圾焚烧或者其他垃圾末端处理这样的项目。而做垃圾末端处理的,也开始往前端走,比如开始做环卫、清运保洁等。
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主营垃圾焚烧发电,今年中标大批垃圾焚烧项目。同时,光大国际也开始向前端、中端渗透。今年5月,光大国际宣布通过注资人民币4500万元获得山东趣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0%股权,正式进军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领域。
今年6月,光大国际公布签署湖北省钟祥环卫一体化项目,涉及投资额约人民币3022万元,服务人口约27万人,日清运生活垃圾约200吨,包括建立垃圾收运体系和智慧环卫管理系统。
“目前来看,垃圾处理的前中后端互相渗透还不算很高,毕竟是不同的业务线,如果没有一定的项目和人才储备,很难快速进入。但是可能明年互相渗透的程度会加大,竞争的激烈程度更高。也就是说,垃圾处理也许到明年才能呈现比较清晰的竞争格局。”上述垃圾处理上市公司人士称。
编辑: 赵凡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