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28 10:48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丽
多年与水打交道的文剑平敏感地注意到:悉尼奥运会首次采用了膜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成为该届奥运会的成就之一。文剑平对悉尼奥运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进行考察后觉得,“这种膜处理技术要是能在中国运用该多好。” ——国外求学的经历似乎没有给他多少技术上的支持,只是在他脑中点亮了一个想法。
根据《199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1998年废水排放总量有所减少,但水体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也就是文剑平后来常常提起的,“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
创业后的文剑平在被问及“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是什么”时说:“学习期间,正好遇上悉尼奥运会,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奥运城所有的水,几乎是零排放。也就是说,水用完后收集,可以重复利用。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要解决水的污染问题,一定要走资源化的路。”
2001年回到中国,虽然在回国前,已经有一些政府部门发出邀请,并提前安排好了职位,但这次他选择了创业。
实际上,在文剑平留学期间,有北京市的领导去澳大利亚考察,就曾动员他利用水处理技术进行创业。政府给予的支持是政策性的,并没有资金支持。
文剑平邀请过去与他同在国家科委上班的几位同事,和他一起结伴创业,最先于2001加入的是梁辉、陈亦力、周念云,他的另一位下属兼同乡何愿平拒绝了他。
2000年,从新西兰留学归来,改学金融学的何愿平当时在北大方正集团工作。他要等到2005年才正式加入碧水源,并补足文剑平创业团队运用资本的能力。
另外一个核心人物刘振国正担任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他在2006年加入碧水源,并成为二股东。
主要由文剑平前科委同事组成的碧水源创业团队,合作之紧密,在环保产业里罕见,在他的整个创业历程中,无人离开碧水源。这可能也与公司机制设计以及时运有关。文剑平和他的五位主要创业伙伴,后来都登上了创业板富豪榜。
何愿平曾说,“来的时候我跟董事长谈了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我们要做就做一个大事,如果是做一个小公司,那不是我的追求,我也不想到你这儿来做。我说我生来就想做大事。第二是我不打工,我来了要做股东。”
这两个条件文剑平都答应了。
2001年7月17日,碧水源设立时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文剑平出资104万元,包括实物出资80万元,货币出资24万元,股权比例为52%。北京华昊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货币资金出资96万元,股权比例为48%。按照何愿平的说法,其实流动资金只有40万。
何愿平来了之后,和文剑平一起推动了管理层收购,把华昊48%的股份收回来,重新分配股权,由五个主要管理者来持有。转让后,文剑平持有 70%股权,何愿平、陈亦力和梁辉分别持 9%股权,周念云持有 3%股权。
何愿平花了36万买了公司9%的股份。36万相当于何愿平那时候大部分的身家,他之前是一个月1万块钱的工资,房子一买,口袋里已经没有几个钱。
后来股权又经过一些变动,上市的时候,文剑平依然是第一大股东,占股34%,刘振国是第二大股东,何愿平等是第三大股东。
文剑平作为企业领军者,是驾驭全局的人,他有把控事情的能力和执行力,碧水源几位主要管理者股东则各司其职,第二大股东主要管市场,何愿平管公司运营、财务、投资、上市及政府关系,还有一位股东管研发。
碧水源团队组合引来艳羡,但在早期碧水源就能有如此的利益机制设计,这在行业内是凤毛麟角。这样的设置,使得核心管理层跟公司、跟文剑平的利益一致,这些人和39岁时立志创业的文剑平一样,没有退路:全部身家都在这里,事业在这里,必须背水一战。
03赔钱买卖,艰难求生
华昊公司为什么那么爽快地就答应退股了呢?因为成立四年后,2005年的碧水源,公司二十几个人,销售额几百万,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创业之初,开拓市场非常艰难。“一开始没有客户,产品先送给别人用,别人还不要呢。”当时的水处理行业,对膜、MBR技术的认知有限。
北医三院对面有一个五层楼的小招待所,创业团队就在里面办公。四五间办公室,好多桌子都只有三条腿。一个星期上7天班,每个人工资都是一个月3000多块钱,车费、油费、手机费都是自己掏。
文剑平经常在房间里放一大桶水,工作焦虑的时候,哗哗地往脸上撩水。
一开始,碧水源把房地产商当做目标客户。
2002年,碧水源通过招标获得了风尚国际(海淀区高档公寓)的中水处理系统。这个项目被创业团队看做是里程碑式的项目,它标志着公司进入市场化运作。
那时候北京市规定,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要上中水。因为设备小,占地省一半,房地产愿意用,碧水源就为国内10多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小区做了小型水净化工程,还一口气在北京宝辰饭店、北京世豪大厦、北京贵宾楼饭店、北京长峰假日酒店西区等地做了一系列工程。
小项目做了不少,但是工程款只预付30%,工程完工后余款人家就不付了。因为当时的北京,好多房子卖完后入住率低,中水不开、不运行。开发商房子卖完,连人都找不着了,到哪里要余款呢?
2005年,碧水源跟这些赖账的公司打了七个官司,全赢了,到最后还是拿不到多少钱,有的公司直接给了一张会所的消费卡抵账。
而在市政领域,局面实难打开,人们似乎认为污水处理用膜是他们听过的最傻的事情。无奈之下,文剑平采取了“赔钱赚吆喝”策略:自己掏钱做示范项目。
碧水源先与北京市水务局合作,做了一个几吨污水处理的示范项目;又在海淀区卫生院做了一个景观用水的示范项目。接着碧水源建设了北京中环广场中水回用系统。通过这些示范项目,MBR技术得到了市场以及政府的一些肯定。
编辑: 李丹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 绿谷工作室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