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2023固废战略论坛薛涛:想站在未来看现在,要会站在过去看过去

时间: 2024-03-11 13:26

来源: 中国固废网

作者: 薛涛

这是个迷雾中行船的时代。当前,大部分的行业数据都不甚乐观,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应对未来?在“2023(第十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上,E20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院执行院长薛涛,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市场经验和磕读《道德经》的深入思考,为大家提供了独到的方法论和发展建议。这里根据其论坛发言整理出三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关注与分享。

核心观点

1、当土地金融难以为继的时候,红利减退,行业遇冷,反映到固废行业上,就是整个投资增速的显著放缓。

2、以焚烧为代表的投运类项目新增数量显著下降,与之对应的是多地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因为规划不合理,还有一个原因是垃圾焚烧的商业模式太简单、太容易。

3、无论是乌卡2.0、BANI时代,还是“德鲁克之问”,其实思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在迷雾中行船的时代,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卷得优雅?

4、固废行业现在处在哪里?肯定不处在死海一般的沙漠或者高盐碱的盐碱地中间。现在面临的困惑和各种不确定,是因为我们正处于干扰斑块中,一个充满扰动、变化、不确定性的地方与时代。

5、想卷的优雅,就要有更高的能力。第一,要明确已经确定的负面因素;第二,要善于预判未来不确定性中的机会与风险。

6、“站在现在看未来”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如今的内卷时代,则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站在未来看现在首先就是要站在过去看过去。

7、站在现在看过去,我们很容易对一些“过气”的企业家评头论足,但我们需要反问:如果自己站在他们当年的时间点上,是否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同样地,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我们又能否抓住未来的机会?

8、只有能够站在过去看过去,才有可能站在未来看现在。从过去看过去,既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

9、理想国从来不可能持续存在长久。市场上任何的商业模式都不可能同时出现低投入、高利润、强预期,而我们行业曾经实现过——垃圾焚烧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指标。

10、《道德经》里有一句典型的话:物形之,势成之,在佛经里叫因缘和合,就是你做好自己的“物”,外部的“势”到了,你就成功了。一般人理解“势成之”中的“势”为借势而为、顺势而为、用力顺着势的方向做,但其实这并非“势”原本的意思。

11、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在我认为,首先是要用谦逊的姿态和换位的能力看待过去的企业家,能够学会站在过去看过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站在未来看现在。

12、一个人跨越时间维度的能力越强,就越会从重复的偶然中看到必然,就越能看穿事件本身背后的方法论规律。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只有这样,才可能相对好地做到准确预判,以抵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01这是迷雾中行船的时代 大部分行业数据不甚乐观

1710127874243268.png

大家先看下这张图,我故意隐掉了标题。图里横轴是行业分类,燃气等传统好赚钱的行业被单列出来,另外的供水、污水、垃圾、包括循环经济则一起被并入公用环保版块;从纵轴的数据看,公用环保版块逐年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跟其他行业比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但很遗憾,这张图实际反映了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应营比,也就是应收账款除以营业收入。我们行业遥遥领先的是应营比,反映的是应收账款高企。

1710127894321354.png

大家可以看下上图的数据:2021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约为9万亿,今年大概是4-5万亿,降幅超过了50%,而且未来很难再翻倍增长(上图左)。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公用环保行业强烈依赖于to G业务收入,从受益于土地金融,到现在的受制于土地金融,跟土地财政的兴衰、与地方政府对高负债的控制紧密相关。

我们也曾过过好日子:2014年以来的资产泡沫,让环保行业快速发展,E20的论坛也达到了千人级别。其中,固废行业的受益尤其明显,垃圾焚烧BOT的整个瓜分周期基本和资产红利周期相吻合,而污水至少比它长一倍。现在,当土地金融难以为继的时候,红利减退,行业遇冷,反映到固废行业上,就是整个投资增速的显著放缓(上图右)。

回到应收账款,我们在国企民企的维度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如下图上面的部分。

1710127914480019.png

大部分民企应收账款低于5亿元,而60%的国企应收账款额超过15亿元,对比很明显。可以说,在当前情况下,国企实际在重资产业务上为民营企业挡了一些子弹。

另外一组对比也很有意思:将水务和固废两大版块拆分出来看(上图,下),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的应营比为41.77%,基本和环保行业的40.07%持平,而水务十大影响力企业的应营比已经达到了65.93%,情况相对严峻。

1710127939547293.png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市场项目方面,以焚烧为代表的投运类项目新增数量显著下降,与之对应的是多地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那么,为什么一个城市屡屡出现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过剩呢?今天上午有专家说了,因为规划不合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垃圾焚烧的商业模式太简单、太容易:区长们用BOT融资相当便利,投资商们又善于公关,每个区都要建自己的垃圾焚烧场,所谓的协同不就是协同别人家的饭碗吗?在这种高速的扩张之下,新增项目当然就会急剧减少。餐厨和厨余市场的表现虽然略慢一些,但是预计未来两三年内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数据不甚乐观,可以说,我们行业正处在一个迷雾中行船的时代,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渴望看到未来的方向。

02行业正处于干扰斑块中 要善于预判机会与风险

我们E20的战略论坛,讨论的核心就是战略,战略所面临的核心就是不确定性。

王瑟澜总在固废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了乌卡2.0(相关阅读→垃圾增量市场日益萎缩,看这家老牌企业如何突破重围觅新机?)。我就此发了朋友圈,有人在下面留言说现在更流行叫BANI时代,我跟我们潘功博士说BANI时代可作为报告封皮。结果发现后面我们曹斌博士已经把BANI作为了他报告的主题(相关阅读→“卷“中孕育着巨大机会,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从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跃升)。此外,我们论坛的常驻嘉宾王凯军老师在他的报告中间也用了两次“德鲁克之问”(相关阅读→王凯军:大周期看环保产业发展,固废产业仍有万亿投资机会)。

无论是乌卡2.0、BANI时代,还是“德鲁克之问”,其实思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在迷雾中行船的时代,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卷得优雅?(相关阅读→傅涛:为行业立心 为产业立命,构建众神回归的产业生态)因为“卷”本身已经是确定的事件了。只是如何卷,各家各有不同,充满了多样性。

在论坛间隙,就有一位听众跟我说,2023届的固废论坛是他听到企业家讲战略、战术最多样化的一届。在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三峰环境副总经理钱静也讲到了企业的多样性,这让我想起景观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斑块,其存在空间非连续性,但又同时具备内部相似性。

所以实际上固废行业现在处在哪里?肯定不处在死海一般的沙漠或者高盐碱的盐碱地中间。现在面临的困惑和各种不确定,是因为我们正处于干扰斑块中,一个充满扰动、变化、不确定性的地方与时代。

我们正面临着大量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冲击。前两年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产业,但在最近比亚迪超过了特斯拉,导致特斯拉股票暴跌,中国产业卷的能力其实出乎我们的想象,当然也包括华为的7纳米。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面对如今的环境?我基本判断是:想卷的优雅,就要有更高的能力。

德勤管理咨询全国政府与基建业务主管合伙人李炜在固废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了容错率(相关阅读→德勤李炜:PPP新政下,固废行业的应对策略),这只是能力中的一个小参数,当然还包括了更多复杂的内容,大概分两种:第一,要明确已经确定的负面因素;第二,要善于预判未来不确定性中的机会与风险。这也是斑块中生物得以进化的原因。而预判,则是对抗不确定性的核心。

03学会站在过去看过去  才能更好地站在未来看现在

预判面向未来,我们渴望看到未来的方向,但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实现对时空的跨越,所以作为一个战略者,我们往往会选择站在现在看未来。

“站在现在看未来”?需要我们先从现在看过去,从过去中分析出逻辑,想明白一些事情,然后将其用于指导后续的战略规划。

这个思路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如今的内卷时代,则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站在未来看现在首先就是要站在过去看过去。

站在过去看过去

下面这这张老照片,是本世纪初,高安屯垃圾焚烧项目开工奠基仪式的珍贵影像。

1710128331858506.png

现在,我们天天说好日子过完了,也有不少人认为垃圾焚烧其实很简单。但是穿越到二十年前看,垃圾焚烧可是真的一点不简单。

当年的金州是一家代理公司,是一家挂着外资身份的民营公司,它能有多少钱?但是我们看到,高安屯项目投资需要8.2亿元,当年的8.2亿元或许相当于现在的100亿元左右,投资规模可想而知。在技术上,高安屯项目采用了日本田熊的炉排,在当时日本焚烧规模普遍较小的情况下,技术的引进和转化无疑也是一大难题。在商业模式上,2000年还没有建设部的126号文件,BOT协议的边界条件是金州与政府不断沟通探索形成的结果。就是在这样充满着未知和困难情况下,蒋超做成了国内第一个垃圾焚烧项目。

1710128354546026.png

如果我们站在现在看过去,很容易说蒋超过于执拗,甚至过于野蛮和狂妄;站在现在看过去,很容易对文一波、赵笠钧、文剑平、蒋超等早年的环保企业家评头论足。但我们需要反问:如果自己站在他们当年的时间点上,是否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同样地,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我们又能否抓住未来的机会?

所以E20在评论过去的企业家时,从来都是尽量客观谨慎,就是因为只有能够站在过去看他们的时候,才有一点点可能站在未来看现在。在我的视频号里,有位曾经在桑德工作过的朋友留言到:从过去看过去,既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对此,我深以为然。

垃圾焚烧的理想国

为什么现在我们有更多抱怨?因为我们曾处在一个理想国。

1710128375144863.png


上图显示的是一个典型的“不可能三角”,市场上任何的商业模式都不可能同时出现低投入、高利润、强预期,但实际上我们行业曾经实现过——垃圾焚烧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指标。

首先,大家可能会说,八个亿、十个亿怎么会是低投入呢?不!前面说了,二十年前的八个亿呀,那就是高投入。但后面随着很多企业的上市通道打开、融资渠道多元化,八个亿对这些企业来说可能真不算什么,尤其是像北控水务、光大环境、首创环保这样的国企,有着雄厚的资本金和更低的融资成本,相对来说,八个亿基本可算作低投入。

第二,大家尤其是资本对垃圾焚烧行业有非常强的预期。二十五年的特许经营期,以及保底量设定,让焚烧企业的财务测算相当清晰,也带来了相对长期稳定的收益预期。另外,随着经济发展,焚烧垃圾量越来越大,同时垃圾的热值也越来越高,吨垃圾的发电量越来越高,这些都让垃圾焚烧企业在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着高利润,北控、光大环境、首创环保在2010年前后投运的几个厂利润也都很可观。

我们曾经存在于这么一个理想国中间,温暖又舒适,所以当冬风一到的时候,就难免感觉到冰冷刺骨。

物形之,势成之

大家知道,我去年底磕了三个月的《道德经》,从七月开始,到九月份结束。如果当时再不结束,我可能也没法再站在论坛现场了,的确太耗体力!

在磕经的过程当中,《道德经》里有一句典型的话:物形之,势成之,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这段话特别简单,在佛经里叫因缘和合,说白了,就是你做好自己的“物”,外部的“势”到了,你就成功了。

在磕经的下半段,我沉迷于中国的文字之美。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文字皆为“表音”符号,虽可以实现文化和口语的变迁的同时随进,但是由于形态过于变化和灵动,而大大弱化了文化传递的作用。而汉字是现存文明中唯一能够同时实现“表意”和“表音”的文字。“表意”即象形,中国的象形文字在演化与发展中间传承了几千年的古意哲理,和“表音”相互共振,促进了东方文明的延续。因此,如果理解了中国文字之美,你就能知道我们东方文明确实是有可能全面并列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也应该对我们十三亿巨国的未来前途有所信心。

回到“物形之,势成之”中的这个“势”,一般会简单地理解为借势而为、顺势而为、用力顺着势的方向做,但其实这并非“势”原本的意思。

1710126125946517.gif


“埶”是“势”在先秦的古字,左边是个土,右边是个丸,里面没有“力”。简单的意思就是,一个圆球处于土墩的斜面即将滚落,注意,是右边(上图,右)。广东隽诺环保总经理闻靓闻总(相关阅读→如何为循环经济提供可持续获利的解决方案和路径?)在其演讲中提到,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就是熵增的。在战略研究中,一个企业的生存本身也是熵增的。熵增其实就跟这个“势”一模一样,我们从来都应该处在右边这个圆球的状态,也就是说理想国从来不可能持续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阶层迅速拉升的三十年都是偶然的,必然的是熵增,是圆球会从斜面上掉下来,同时需要持续用力、对外做功以回到碗顶,而不是像左边的圆球一样可以永远悠闲的躺在理想国里。

站在未来看现在

那么,我们又需要问: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

在我认为,首先是要用谦逊的姿态和换位的能力看待过去的企业家,能够学会站在过去看过去。就像我们的绿谷工作室不断写行业的老人物一样。另外则是要依托过去的经验,预测现在的政策在中国国情下会产生哪些变化。

1710128414945436.png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站在未来看现在,就如上面图示的文字。而这,也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

2016年,刘建国老师曾对我们的垃圾分类做过一个预判(相关阅读→刘建国:求真务实构建生活垃圾分类中国模式),如下图:

1710128446491795.png

我也很骄傲地说:7年前,我就开始呼吁,PFI是PPP中间最大的毒瘤。今年,发改委的115文发布,我这个观点终于得到了官方认可。(下图左下是我2016年发布在“道PPP”上的文章,下图图右是文章中我提出的关于PPP四分类基本理论,其中的c类就是指PFI项目)

1710128467346048.png

在我即将出版的新书《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中,我写了过自己的一段感悟:一个人对对历史(过去)理解越深,也就更容易理解和看到未来的趋势,这就是学会了站在未来看现在。一个人跨越时间维度的能力越强,就越会从重复的偶然中看到必然,就越能看穿事件本身背后的方法论规律。

说这些,其实是想说明,为什么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相对好地做到准确预判,以抵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站在未来看现在,环保行业重资产公司最核心最擅长的投资运营未来会逐渐从左边向右边偏移,甚至离开特许经营进入纯商业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市政环保领域对地方财政的强依赖和强绑定模式逐渐被打破。这个,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里进行专门分析,欢迎继续关注。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