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当北京提了个拼了命的PM2.5指标,让我们看看珠三角下降40%的奥秘

时间:2016-02-03 09:48

来源:E20环境平台

2015年12月30日,发改委和环保部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媒体通气会,《规划》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有人戏称这是个“拼了命的PM2.5”指标。

当“拼了命的PM2.5指标”提出时,珠三角“闷声憋了个大招”。31日,中国大气网搜到一组数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2005-2014年间卫星记录NO2的数据,珠三角成绩显著。邓肯关于此研究发表的论文中列出了中国19个城市NO2变化,是广州、东莞、深圳降幅最大,达到40%以上。

此为背景,进入正题。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污染物浓度很高,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研究主要参与人之一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邵敏老师介绍,最开始到珠三角做大气污染研究工作的时候,珠三角的空气污染是很严重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珠三角的霾日占一年天数的近50%,在全国有二氧化氮浓度测量的城市中,广州和北京的浓度最高的,达到150 mg/m³。时至今日,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有目共睹,今年全年监测结果显示,珠三角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达到了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 35 mg/m³。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珠三角治气下了哪些功夫,有怎样的奥秘?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大气网采访了邵敏老师,一探其中究竟。陷入雾霾困境的城市,或许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邵敏介绍,为了治理雾霾,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全国各地都做了很多努力,京津冀、长三角都有很多走在全国前列的措施,珠三角也不例外。“为什么珠三角取得了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打破“属地管理” 率先实现区域协调

邵敏介绍,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测量结果显示,PM2.5的化学组分一半或以上是二次成分,而臭氧基本上二次污染过程的产物。所以现阶段要真正实现雾霾治理的效果,重点是二次污染防控,臭氧的问题与早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治理问题不同,其防控手段与方式也与过去的脱硫除尘有重大差别,因为二次污染和一次污染的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构建区域整体控制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过去的污染控制是属地管理方式,每个城市对自己的空气质量负责,事倍功半。“而珠三角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珠三角九个城市都属于广东省管辖范围,在一个省的体制之下,很早就建立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管理体制和办法。”邵敏指出,从上个世纪末至今,珠三角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这一套体系在整体把握珠三角空气质量关系中是非常有价值的。采用统一的监测网络体系,在京津冀实现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科技是硬实力 建立空气质量监控预警体系

珠三角空气治理取得如此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科技支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邵敏向中国大气网讲述,为了整体把握污染物排放情况,珠三角建立了区域污染的监控预警体系。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大气污染领域最大的科研计划“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集成示范项目”中央投资1亿左右,地方投入8-9千万,而该项目的核心示范区就是珠三角。结合区域污染的监测网络、源清单和预报预警系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控预警体系。

管理是软实力 近20年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科技是支撑,但真正实现空气质量改善还需要良好的管理体系。总结多年工作,邵敏将此归结于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相互联系支撑的体系,在珠三角建立起来了,并且一直在执行着。”邵敏说。

“包产到市”

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广东省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所谓联防联控,即是根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需要,制定各类污染物浓度下降指标,同时利用区域科学中心一套工具计算各市需要完成的减排量,分配给区域内各个城市。

同时邵敏提到一点,珠三角的区域联防联控并不局限在广东省,而是建立了“粤港联合”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广东与香港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

区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

谈到初期的执行,邵敏直言,分配到各个市也会面临争论,联防联控说易行难。为此,珠三角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最开始是广东省分管环保的副省长任联席会议主席,各城市分管环保副市长为成员,共同讨论区域科学中心提出来的减排方案和分配办法,最后形成决策,各城市依决策执行。

“后评估非常重要“

“交到各个城市执行,效果怎么样,核查非常重要”,邵敏说道,“比如说二氧化硫减排40%,是否真正做到了,这需要科学中心根据监测网络、源排放清单和模型系统进行详细评估。”除此之外,还要评估已经采取的方案是否能够达到原来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两个方面的评估保证了联防联控任务执行的效果。

珠三角空气治理堪称样板,而邵敏客观评价,珠三角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气象条件等不利因素有可能导致空气质量的反弹;另外他指出,珠三角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臭氧的问题仍然严重,今后要沿着PM2.5和臭氧同步改善的思路去做;除了继续做好区域联防联控,把脱硫脱氮除尘做好,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也面临挑战,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复杂,来源复杂,绝大部分来自于无组织排放,珠三角乃至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都处在起步阶段。邵敏希望珠三角能够“利用好过去建立的好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上做出一个示范”。


编辑:成苗苗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