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完成57段黑臭水体、整治2570家“散乱污”企业

时间:2017-01-24 11:05

来源:中国水网

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深入研究把握大气污染成因和防治规律,进一步提高治理的实效性。全面实施环境保护督察,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大力压减燃煤,完成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实现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实施40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零”,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采暖季结束后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全年压减燃煤30%、总量降至700万吨以内。抓好重型柴油车管控,推动实施六环路重型柴油车限行,公交、环卫等行业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安装颗粒捕集器。在城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区划定区域实施低排区管控,不符合国Ⅲ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一律禁止使用。供应第六阶段成品油,淘汰老旧机动车30万辆,两年以上出租车全部更换三元催化器。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建3000个公用充电桩。加大工业治污减排力度,完成1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加快实施燕化低氮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修复等治理工程,清理整治2570家“散乱污”企业。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全面落实施工单位责任,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增加环保执法编制,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惩处偷排超排行为。严格落实新修订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切实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

实施新一轮缓堵专项行动计划。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强化公交服务,新开和优化调整40条公交线路,完成600公里自行车道和步道整治,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2%。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开工建设2条轨道交通新线,年内增加运营里程30公里。推进兴延、延崇等高速公路建设,抓紧建设西外大街西延、姚家园路、丽泽路等城市快速路。实施100项疏堵工程,推进城六区次支路建设,畅通道路微循环。开工建设北苑北、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智慧交通建设,集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遏制因乱致堵。增加居住区停车设施,加强路侧停车管理,在城六区建设12处停车管理示范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促进巡游车、网约车融合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实施新一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污水管线和农村分散处理设施建设,城六区建成区基本完成污水收集管网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改善国家和市级监测断面水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9条,完成57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建成运行6项垃圾处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7%。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完成100家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做好工业企业原厂区污染土壤治理,开展废弃矿山修复工作。推进延庆、密云、怀柔、平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高门头沟生态发展水平。新增造林16万亩、城市绿地600公顷,建设14处城市休闲公园和郊野公园,恢复和增加湿地2200公顷。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完成组建区级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城管综合执法等多网融合,推广“北京通”,实施一批智慧惠民工程,积极建设智慧城市。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环境提升,改善中心城区市容市貌。持续推进城区架空线入地。抓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制定出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城六区自备井置换,完成汛后水毁修复工程。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资源能源日常保障。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加快建设大兴支线等配套工程,编制完成并抓紧实施后续规划。推进陕京四线等天然气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热电气常态化联调联供机制,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四)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首都发展的新引擎。坚持以“三大科学城”建设为主平台,以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以重大科研项目和科学工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体系,加强年度考核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设“三大科学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积极配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京实施并争取承担更多重大科技任务,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面向2030年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超前布局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石墨烯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基础前沿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中关村科学城发展空间,积极承接国家实验室、“两机”专项等重大项目,在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双创平台建设和环境服务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发挥中关村科学城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落实怀柔科学城发展规划,细化完善各专项规划,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材料基因组研究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前期工作,努力打造科学综合实力新高地。实施未来科技城行动计划,持续引进“千人计划”等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实施10项关键技术攻关,加快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科技城发展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在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技术与资本结合等方面探索新的改革举措。建立重大项目统筹落地机制,促进一区多园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全面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政策措施,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更多自主权,推动中央在京科研单位适用北京的创新激励政策。推进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在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引进、支持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投贷联动、外汇管理改革等试点,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中关村“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和海淀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专业化“双创”平台,引导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高端化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标准化工作,推进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北京品牌的影响力。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