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持环保的战略布局分析

时间:2017-05-23 10:40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作者:洪翩翩

2014年,公司在“新三板”上市。2016年底,公司成功获得启明创投A轮融资3000万,肖庆聪表示,这是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市场的肯定。

精准布局,技术+服务 抢占新兴污染物防治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持环保在环境安全“布道”之路上,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合作伙伴——清华大学。2008年,中持环保以中持检测的主营业务二噁英检测打开了我国新兴污染物治理市场,与清华大学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了以余刚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工作者、团队的鼎力支持。2011年,依托清华大学与中持检测积累下来的POPs相关污染物的高端检测能力,中持环保开始着力布局新兴污染物的削减和防治市场,在GEF(全球环境基金)项目支持下,中持环保成立“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转移促进中心(TTPC)”,开始提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替代、消减与处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服务,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国家实施计划》(NIP)提供技术支持。

四年后,2015年1月30日,中持环保的第五家子公司——中持新兴环境技术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由TTPC转制而来,以“创新解决新兴环境问题”为使命,针对以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下简称POPs)为代表的新兴污染物提供防治对策咨询、技术方案制定、治理装备出售、安装与调试、技术评估与验证以及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同时,也通过协助全球环境基金(GEF)、UNEP等国际组织参与开展项目开发与后续项目实施工作,为国家履行包括斯德哥尔摩公约在内的国际公约计划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支持。公司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建研发中心,聘用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长江学者余刚教授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学家,形成了新兴污染物的核心研究能力。

技术+服务,是中持新兴在POPs防治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技术产品(催化产品+吸附产品),以解决新兴污染物,特别是二噁英的末端治理问题;另一方面,在治理前端,公司通过提供新兴污染物防治对策咨询、技术方案制定等服务。未来将基于系统的咨询,搭建合作伙伴的衍生产品,形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履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二噁英排放标准的进一步缩紧,POPs治理市场逐步打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根据《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殡葬、危险废弃物、垃圾焚烧、有色金属及钢铁为代表的二噁英重点防治领域,成为中持新兴着力布局的市场。

据中持新兴总经理吴昌敏介绍,未来,中持新兴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做精做大主营业务殡葬+危废,进一步扩大这两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针对殡葬行业,以行业提标改造为切入点,通过材料和设备与火化机生产商形成战略联盟,利用其数量和产品的更换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已与国内排名前20的火化机企业打成了战略协议。对于危废行业,采取面向投资商洽谈和参与设计院技术设计的模式打开市场,通过单元技术的推广和设计提资与危废行业集团形成战略合作。目前接洽的设计院有华北院,目标客户有北控、东方园林和中油。

第二步,明晰垃圾焚烧+有色金属进入方向,实现行业有效引领。垃圾焚烧项目单体体量较小,规模也较小,客户群体明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17年,公司希望从源头到末端,从治理到评估,为客户提供全过程服务模式,构建更良性的客户关系。

第三步,积累渠道资源,打开钢铁行业市场。钢铁行业作为二噁英排放大户,二噁英治理整体投入预计在500亿左右,单体投入在5000万到1亿元,是中持新兴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客户,也是中持新兴发展中必须拿下的客户伙伴。

吴昌敏说,“我们总是站在最前沿看待这个行业”,通过技术和服务,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新兴污染物防治的系统解决方案,未来,也会与中持环保的整个业务进行整合,比如与中持检测形成综合服务,中持检测负责二噁英检测和二噁英排放评估,中持新兴负责二噁英减排,为垃圾焚烧企业提供“检测+全过程监控+末端治理+系统评估”的“一站式服务”。

而许国栋对中持检测、中持新兴也抱有“饱含情怀”的期待,他说,中持新兴是基于环境未来服务,在国际履约大背景下成立的专业机构。从环保产业大格局来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将从宏观(综合大型设施检测)到围观(水、土、大气等细分领域)的一个发展过程,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和用精细化的解决手段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环境服务。基于清华大学在化学品污染防治领域的专业研究水平,在新兴污染物防治领域,给了中持检测发现问题和中持新兴解决问题的契机。

12

编辑:洪翩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