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安徽发布11项2017年省级环保科研项目课题 共涉及资金280万

时间:2017-06-08 11:50

来源:安徽省环保厅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30万元。

三、利用天然放射性核素研究合肥地区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利用大气颗粒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手段,科学布局颗粒物收集定点,开展核素分析,进而进行数据分析,给出合肥低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了解合肥大气的自净能力,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利用天然和宇生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的方法;

(2)大气颗粒物的粒径采样技术研究和低水平核素的放射化学测量方法;

(3)研究和确定合肥地区低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对策。

    3. 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利用天然和宇生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的方法;

(2)给出合肥地区底层地表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平均滞留时间,并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对策,提供《合肥地区大气环境中关于颗粒物滞留时间的基础数据及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报告》;

(3)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

4. 完成时限:1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25万元。

四、安徽省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家“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据此,我省需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约50万亩,开展6项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本研究旨在为我省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国内外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综合对比分析;

(2)国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优秀示范场地调研;

(3)研究我省主要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特征;

(4)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与集成;

(5)建立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3.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安徽省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报告;

(2)建立技术应用示范基地1个(不小于20亩);

(3)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相关专利申报1项以上。

(4)撰写研究论文1-2篇。

4. 完成时限:2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30万元。

五、安徽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研究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土十条”的实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已成为我省各级政府一项重点任务。然而,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和不完善,各地在具体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存在较大困难。本项目研究提出我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旨在为我省后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修复工作提供重要标准依据,为我省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安徽省污染场地典型关注污染物;

(2)调查各关注污染物土壤背景值;

(3)根据不同暴露途径和相关参数,推算各关注污染物污染风险筛选值;

(4)数值对比论证分析。

3.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安徽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研究》研究报告;

(2)提交《安徽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标准建议稿;

(3)撰写论文1-2篇。

4. 完成时限:1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20万元。

六、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藻毒素的纸质传感器件研制及其应用示范

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现有藻毒素检测存在的成本高或假阳性问题,开发针对典型水生藻毒素包括微囊藻毒素和鱼腥藻毒素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的胶体金侧向流纸质传感器检测系统,有效解决现有藻毒素检测技术方法的不足,可广泛应用于水体及水生生物的现场调查。

2. 主要研究内容:

研发高效选择性识别典型藻毒素的生物适配体(包括核酸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研制用于现场快速准确高灵敏检测的适配体胶体金侧向流纸质传感器检测系统;考察精密度与准确性,与现有的藻毒素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调查巢湖水体/水生生物不同水域的藻毒素类别及其含量水平现状,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开展现场应用示范。

  3. 主要考核指标:

(1)研制获得识别不同藻毒素的高灵敏胶体金侧向流纸质传感器件;

(2)编制现场快速高灵敏藻毒素检测标准建议稿;完成典型湖泊藻毒素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3)开展现场应用示范,应用次数大于100次;

(4)申报1-2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5)发表高影响力SCI论文1-2篇。

    4. 完成时限:1年。

5. 经费:省级财政经费 23万元。

七、合肥市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城市声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准确、及时地获取声环境监测数据,改善周边环境,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我国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本研究拟建成合肥市声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及网络系统,研究制定声环境自动监测相关标准,实现合肥市城市声环境质量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全方位监测。

2.主要研究内容: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