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76期战略沙龙】新时代下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时间:2018-03-15 17:2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汪茵

其次,要加强市场导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谈到我国科研成果与应用的严重脱节,认为各方应思考如何将环保领域内获奖的专利技术与市场导向对接,而不是让技术和科研架空。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也提出,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还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

blob.png

薛涛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

最后,要均衡创新体系。薛涛指出,高校科研团队所追求的是技术研发突破所带来的成功感,而不是市场的应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在市场的转化率,使得高校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构成创新体系的六个主体应当各尽其责,政府加强监管与规则的制定,而金融等机构则可以在资本方面提供有效的帮扶。

blob.png

戴日成(左上)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国栋(右上)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家伊(左下)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冒建华(右下)北控水务集团 总监

探索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路径

要真正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路径在哪里?E20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认为,应该以城市及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为总目标,以二十字方针 “需求拉动、政策保障、市场机制、企业主导、金融促进”为原则进行构建。

有需求才有供给。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志祥总结邯郸的治理经验,认为环保放大到绿色产业来看,真正需求方有两个,一个是地方政府,还有一类是工业企业,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知道他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才能带动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blob.png

夏志祥 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

政策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夏光认为,政府形成环保高压,提高标准,形成市场需求。此外,政府应建立一定的信息平台,形成技术信息库,让企业可以选择,降低企业在市场搜寻技术的门槛。

北控水务集团总监冒建华也强调了政府的作用,他认为目前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变革,政府在主导上缺失了冒险机制、探索机制和容错机制。傅涛也强调,表示绿色创新体系应该重视市场转化,政府要做的不是研发技术,而是制定市场导向的边界,通过各类边界政策制定一个系统。

blob.png

傅涛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

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傅涛谈到需要将技术真正变成在市场上、在产业上、在资本上有地位的市场行为,而科研成果的接力棒没有交到企业家手里,没有交到市场的手里。所以必须以政府为导向,用市场机制的力量去推动科研成果。

企业应是主导力量。与会各位代表认为企业应作为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企业应从用户需求出发。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日成认为,创新在民间,应当让产业牵头,对绿色技术要坚持一个新方向,要从民间来,从企业来,不是从政府来,不是从专家来。

发挥金融行业的帮扶作用。王志华除了表示这个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以外,还格外强调了金融机构的作用。他认为在当前环境领域的大环境中,金融机构是缺位的,应当注入金融机构的力量,解决资金、风险预控等问题。

科技部二十一世纪中心研究员王顺兵结合科技部正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实践经验,认为应当加大力度打造并推进“绿色技术银行”和“绿色金融”转化平两个项目,以解决资金问题,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王顺兵还认为要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将此观念落实到地方发展之中。此外,王顺兵也认为应当对违反和破坏生态环境加大惩罚力度。

新体系下,环境产业当如何践行

作为落地“两山论”的中坚力量,环境产业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应该如何发挥力量。

夏光谈到,要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并对绿色技术建立单独的专利制度,提高收益比例,克服公益性,解决它的实用性,还要建立一定的绿色技术创新基金,如补贴基金、奖励基金等奖励机制。

夏志祥从绿色绩效这一角度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如果要让企业自发自觉地在生产中践行绿色发展和环保理念就需要将企业发展的要素都和绿色绩效指标挂钩,通过对绿色绩效的评分来确定企业限产的程度。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家伊认为最终末端治理要联系到消费,但是过程中间有机废物如何回田,废物如何跟别的跨界必须由政府出手,因为是跨部门的标准,所以应当针对绿色技术和标准建立一套正激励模式,打破环保领域跨部门和跨界的壁垒,完善产业链,提高效率。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