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E20环境平台文化黄皮书》:对上善若水的误解有多深(下)

时间:2018-09-29 09:1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 上善若水

“十九大”后,中国正进入一个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新时代下的企业也需要文化力量的驱动。如今,环境产业恰逢风口,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和冲击,有的企业因此陷入迷茫。为重拾企业信心并帮助企业纠正只顾埋头奋进而出现的差错,E20环境平台组织开展了上善若水系列文化沙龙,以此为基础形成系列文化黄皮书,供业内同仁参考与探讨。全书共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昨天发布了第一章内容,此文为第二章,敬请关注。

《E20环境平台文化黄皮书》:对上善若水的误解有多深(第一章)

第二章﹒“上善若水”与环境产业

第一节﹒环境人眼中的“上善若水”

环境行业中,许多企业都以“上善若水”作为企业文化,在传播和学习的同时,能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当视角切入生态环境保护时,相关行业的人们又是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呢?本章节根据部分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发言整理而成。

环境人谈“善”

谈及“善”,行业中有人认为“善”是智慧,以水载道。

blob.png

《老子出关》——范曾

“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

上文为《道德经》来历的记载,大致可叙述为:古时候,人们常常困惑,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因此世人需要问一个老师,所以老子出关被人家扣下,令他作答,老子就说了“道”和“德”。那么应该怎么去追寻“道”和“德”?就谈到了“善”。“善”从字面意思为“顺从”,就真的是“顺从”吗?

说一个人如何得道,如何成为一个“善人”,这里的“善人”就是“顺从的人”吗?答案是不一定的。佛学《金刚经》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一说,其中的“善”理解为一种智慧更为合适,当然,“善”用智慧也不能完全概括,它指的应该是人们追求大智慧这件事。

老子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善”,就用到了比喻的手法,用水来作比喻。“上善若水”就是你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就要像水一样,学习水的品质。“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讲的其实是一个“舍”字。“处众人之所恶”是指做了凡夫之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的人,就是得道的人。有大智慧的人就会做平常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从基本的物理学角度说起,水有三态,变化无穷。这其实是因缘而生,因缘而聚,加热了就变成蒸气离开,冷了就冷凝成水回来。像“居善地”,如果没有智慧,不按照地理条件来选择适宜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相应的灾难,这其中有一个因果报应在里面。比如冬天冰压塌电线造成事故,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冬天越来越冷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效应,这是人的行为不符合道所造成的,所以人就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与水一样,因缘而生。

水中包含的智慧还有很多,当你仔细去体会,水所包含的道理跟人生、社会中的关系是一致的。日本作家江本胜创作了《水知道答案》,教人们要心善,这里的善就是最高的智慧。

“善”的核心是智慧。水的形态随缘而化,属于大道。道德是客观规律,用最高的智慧来适应客观规律就是“善”,顺应客观规律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

有人认为,“善”是属性,水为其表。

《道德经》里面“善”其实可以看作是自然、世界和宇宙的一种属性,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水就是这个属性在整个物质空间的一个体现,这样也是合乎逻辑的。这个角度去理解就可以说,水之所以能成为各种形态,不是它本身在物质空间的形式所决定的,是它的属性所决定的,有一定的道理。

也有人认为,“善”是企业方针。

从企业家的角度考量,到底“上善若水”跟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善”可能不是绝对意义的善恶、顺从等意思。从形而下的角度考虑,“上善若水”更多应该是代表着路径和方向,是一种企业的、特别是环境企业的选择。希望工程公益活动的倡导人徐永光提到过“商业利益”和“为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其中有一种折中解决方案,叫做“社会影响力体验”。从事环境领域的企业应该遵从这种商业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才是企业无与伦比的价值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谈“上善若水”的话,“善”更多的是指企业的方向和路径。

还有人说,“善”是行事指南 。

在《道德经》中,“善”的行为有七条,按这个标准做环保或者其他任何事业肯定都会成功。

“居善地”,对行业来说就是要站在“风口”,企业的商业模式也要站在“风口”。

“心善渊”,只有心静才能悟道。如果企业被市场比如“PPP”的虚幻所迷惑,可能是因为心不静。作为人来说,心越沉,感悟的就越深。很多大师都是悟出来的,年纪小的时候因为缺乏资历可能悟不到,当到了一定年纪就自然而然悟到了。

“与善仁”,讲的是天地公平。

“言善信”,讲的是信誉,说到就要做到。

“政善治”,政就是协调关系。

“事善能”,要有能力才能去做事,能力不到时肯定做不成。

“动善时”,行动的时候要讲究时机。

环境人谈“水”

老子生活在距今2500年左右,在他那个年代,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再往前2500年,大禹治水时期,水并没有表现出善的一面,更多表现的是自然灾害,是人和水之间的斗争。但是老子是如何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总结提炼出“上善若水”这样一个对世界的认识的,“上善若水”中的水到底指的是什么?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