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化企业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19年第四场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11-21 14:55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陈金銮:广东环评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今天我们环评处的李新科处长也出席了发布会,想请李处跟大家介绍一下环评的相关工作。

2019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8).jpg

李新科:谢谢记者提问。其实在之前的通报当中,陈厅已经简要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环评改革的工作。

环评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作为一项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环境制度,广东一直将环评作为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里以及相关各市积极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全力抓好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有四方面的进展:

第一、大幅度优化了环评的分级权限。从权限上看,我厅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办法》,四次调整省和市的审批权限,向广州、深圳和珠海横琴新区全下放,也将大批的治理技术较为成熟、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可控的项目放到市里。在类别上,留在省里的就是一些跨市的、污染重的、风险高的,包括需编制报告书的机械建材、危废处置、电镀、印染、石化化工等。从实际审批的数量上,如果算执行审批制的报告书、表,省级仅千分之一,市县占绝大多数,方便企业就近、及时办理环评手续。

第二、大幅度减少了环评审批的数量。一是减少了需编制报告书的项目数量。这是严格落实国家的分类名录,去年编报告书的项目不到1000个,仅占审批量的2.8%左右。二是严格落实登记表备案。有超过80%的项目仅需要备案即可,便民效应十分突出。

第三、大幅度优化了审批流程。我们全方位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对内整合,对外并联。对内整合了总量指标审核、市级征求意见、环境敏感区穿越、技术评估等环节和环境管理要求;对外与立项、规划选址、用地、水保等实行“并联”。

第四、大幅度压减了审批时间。我们通过了一系列的举措,大幅度压减了审查时间,提高了审查效率。与法定时间相比,实行审批制的平均压缩了50%以上。实行登记表的即时办理。同时全过程在网上公开。

虽然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环评在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仍然存在,也存在简化环评的空间。结合我们这周开的环保服务企业“面对面”座谈会,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简化环评的建议,包括我们前期调研的成果,我们初步计划对建设项目环评作进一步的简化。

主要的考虑是:从省的层面出台《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借鉴京沪及省内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别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若干环评改革措施。在强化规划环评时效、制定实施生态环境影响重点行业名录工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简化一般建设项目的环评,也是回应企业提出的一些诉求。

一是试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制。包括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也包括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民生水利设施、万里碧道建设有关项目等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等。

二是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对应编制报告表的项目,包括在生态环保设施完善的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相关的项目,以及企业提出的增资扩产的不涉及新增用地和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总量的,将往告知承诺方向改革。

三是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内容。在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内,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及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其环评与区域规划环评实施联动,简化编制内容。如区域规划环评中已有的、还在有效期的内容或资料,或区域定期环境质量跟踪监测资料、年度环境管理状况评估报告中已有的,无需另行编写或调查。同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可减少报告书章节。

四是简化涉海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于建设项目涉海部分,除单独立项情形外,无需另行编制涉海工程环评。

我们的目标是想通过环评的简化改革,优化审批服务、助力绿色发展,同步强化源头预防的作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谢谢!

许金洲:谢谢李处。下面我们聚焦碳排放市场,给洪处提一两个问题。

2019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9).jpg

南方日报:我们关注到作为重要的减排工具,碳市场的配额正在增加,目前广东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也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广东接下来将如何更好地去完成减排的目标?谢谢!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很好,我估计很多看了我们的配额分配方案的同志可能也想问这个问题。

我在刚才的介绍中已经说过,配额分配方案中控排企业配额总量的增加,不是控排的要求减弱了,而是控排的范围扩大了。大家也都知道,我省现在正处于产业结果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时期,经济还要继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还没有脱钩,特别是粤东、粤西作为广东经济发展两个新的增长极,未来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这两个地区肯定还会继续有大量的项目投入,相应地也会带来碳排放的增加。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大的项目纳入到我们的碳排放管理之中,应用市场化的机制来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碳。实际上在过去这么多年的碳市场中,我们经过每年的核查也发现,8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自觉地进行了节能减碳项目的改造,进一步地推动减少自身碳排放。

刚刚我也介绍了,电力、造纸、航空、石化等行业企业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这并不仅仅是2018年的下降,而是每一年都在持续下降,这就是我们的市场化机制在不断地发挥作用。如中海油壳牌二期工程(乙烯)、中海油惠州石化二期工程(炼油),这些项目中,每一个项目的碳排放量就达到几百万吨。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经济发展预留出空间,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管控,要企业进行低碳发展,这就需要碳市场。国家给广东下达了“十三五”期间下降20.5%的碳强度目标,这是约束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完成,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碳市场对大型企业的约束控排作用,这也是我们碳市场推行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要抓大放小,把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的企业都纳入到控排中去。从前段时间国家给我们反馈的初步情况来看,2018年,我省的碳强度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了年度设定得目标,十三五前三年累计的下降目标也是超额完成的,这里面就有控排企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所以说碳市场在发挥节能减碳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的。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