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时间:2023-07-10 09:12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薛涛

前言

我读书非常慢,经常停下,《道德经》读了四五年,在朋友圈敢发感悟的,偶尔为之,一共才有七八条。我觉得我能(敢)写出这几条的,才算是我真读过的,写不出的就算我其实没读懂。相比别人,我对我自己读不dong(动和懂)书,也曾经很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学习能力太差?好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好友都很支持,给了些许安慰。

我也是不敢简单地把书里的别人的精彩拿出来发文章的,因为那不是我的。年过半百,渐渐悟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书里学不来的。什么是“我的”?必须是我将书里的内容,结合自己五年基层管理、十年中层管理和十年高层管理的经验,揉在一起,才能“化”出来和值得“奉”出来的。涉及我没有能经历到的领域或层次,往往就不能把书中的相关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读书学习和复盘,是强化了转化效率,但转化的基础还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究其根本,看来我的能力模型是不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我更应该追随阳明先生所说的,“事上磨、心中修、尘中炼”。

由此,等我真能把《道德经》全看完和写出所有值得分享的东西,估计要几十年以上了(说白了就是没指望了)。既然如此,干脆,我还是安排E20传播中心汇集这七八条先发布一批,与大家共同修习探讨。这本书,我按顺序读了(常规的读),我也不按顺序读的(第一段所说的真读过),突然有了感悟就留下记录,所以,本文也不按顺序,即兴写之,即兴读之。全部整理完加上批注,发现也有一万多字,所以要分为若干篇播出,以后随缘继续。

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关键处,学管理,以上都包括。关于这三对词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报告,也许比文字更生动说明我的理解。

微信截图_20230710091829.png

来自18年E20年终总结会

一、《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别人的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我的体会:

前半部分,可以简单归纳为自然界是奉行中庸之道的,但是在人世间的市场、人性趋利的当下(其实包括殷商以降),都是剥夺弱者做大强者的。老子这句话洞穿了世道万年的基本规律。(注:不是管理学角度,算社会学角度的,但是个人发展和做企业战略还是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

那么,二者背离,个人该怎么办呢?老子一再肯定“天之道”的这种均衡的现象,在人类里面就是“有道者”他也可以做到。接着就直接说“圣人”如何了。(注:对应而言,我关心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和成功的人,但俗世中修炼想“出人头地”——用个庸俗的词儿,其实也需要有“有道者”的个人定位,背后的哲学级道理也是相通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句很好,我理解可以将“认知”作为“余”而分享:奉,是“恭敬的捧出”自己对世道的初步理解,却不是高高在上的强迫赐予,这一差别非常关键。此处多说一句,为何要“奉”,为何要做老子说的“有道者”?因为助人方能成就自己,无论组织内外都是如此,此是为人应“奉”之关键。此即为善,是成就一个人大格局的关键,具体可以参见本段末的小视频,我怎么看王凯军老师的成就。进而言之,助人者,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助人最佳处是助“认知”,无论组织内外也都是如此,比如我写本文也是这个目的。(注:对道德经本句的解读依然是个人成长和组织管理两个角度。)

此外,大家最近都在流行修“认知”。那么,这个“认知”本身该如何被认知?我冒昧在这里下个定义:认知=价值观(格)+思维能力(格)+创新力(破格),认知就是“格”在人世间的反复过程。

趋近一位“有道者”,在当下社会,这样的人往往已经就是个优秀的领导者。老子继续说了三条:“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除了前述所说的要做到以认知奉天下,这三条也是一位卓越管理者的高境界,结合我多年的组织管理经验,深以为然(注:此处是组织管理角度):

1、管理者的能力在于定战略和带队伍、而绝不是简单的勤奋的亲力亲为(但特殊需要下也会有必需亲力亲为的场景),此为“为而不恃”;(详见我以前写的三“YU”——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下):管理三yu决与新三板。

2、管理者将能力尽量带给下属,而由此的功劳也尽量归因于下属,是其成就卓越组织的关键,此为“功成而不处”;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