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东南海将建国内首个环境服务业集聚区

时间:2011-05-10 18:58

来源:中国水网

《2000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中环境服务业被首次定义为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之后,环境服务业一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伴随着环保部《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环境服务业再次被提上日程。近日,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国内首个环境服务业集聚区即将落户南海,这将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事件。

此次论证会,来自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环境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知名环保企业等的专家齐聚南海,论证通过了南海区建设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的方案。根据该方案,南海将投入15亿元资金,用于扶持环境服务业发展。

为什么广东南海会成为国内首个环境服务业集聚区?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解释说,广东的环保产业发展比较快,已经经过了污染治理设施从无到有的阶段,同时,服务业发展也比较快。珠三角市场经济发达,环境服务业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而南海在信息,人才,经济发展方面都很具优势。

企业的规模决定产业的形态,环保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决定了环保产业的能不能做大做强。广东珠三角的环保产业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希望通过“十二五”之初,国家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下,环保部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模式,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目标下,共同努力,把广东的环保产业在全国能够率先做大做强,做华南出新亮点,并在其他地区推广开来,把环保服务业这盘棋下好,实现经济高度增长。

他同时强调,珠三角的环保企业大多还是比较小的,比较散的,这和准入门槛有关系,这个门槛不是环保部门定的,而和执法力度有关。执法力度大,企业要治理污染就会选择更加规范的公司去做。执法力度小,污染企业认为可以糊弄过关,就不会找规范的环保公司,那环保产业就永远得不到大的发展。

环保部门将通过严格执法等扩展环保产业市场,因为市场足够大,是产生大企业的前提。另外一个就是规范市场,摒弃地方保护等错误做法。

谈及环保产业与经济工作的关系时,赵英民认为,将环保产业工作纳入经济工作范畴是贯彻中央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工作,需要把它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环保产业工作不仅是环保工作,其核心是经济工作。它不仅要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也需要满足促增长、保就业的需要。

赵英民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保部门的工作,温总理已经在第六次环保大会做了明确阐述,就是三个转变,特别是第三个转变,充分地依靠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多手段开展环保工作。

他认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一定层面上引入市场机制的需要,因为它可以用更少的代价来实现环境效益,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能力,有限的手段,产生更好的环保效果。同时,市场竞争带来大量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即“绿色发展”。另外,在中国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环境保护领域运用市场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赵英民看来,将环保产业纳入经济轨道是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阶段决定的。过去中国的环境保护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十一五”环境基础设施发展飞速,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设施运营服务业应运而生,必将迎来巨大发展,因此必将带动环保业向环境服务业的战略升级。

按照环保部“十二五”发展环境集聚地的规划要求,还有更多的产业园区将纳入环境服务业集聚地的范围。

资料链接:

(一)华南环境服务业集聚区具体规划
1.全面开放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社会化运营服务比例提高到100%。
2.引进5家左右环境服务业跨国公司,和20家左右国内环境服务业龙头企业。
3.推动30—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南海产业化。
4.构建以“国家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与服务示范中心”为统领的产业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

(二)南海环保产业扶持政策要点
1.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研发、创新。取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重大专项奖励的企业,还可在区内享受等额的配套奖励。
2.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研发、认证、检测等平台建设引进。
3.高端人才或创业团队核心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落户安置费,前三年提供1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所。对其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一次性给予50万元至300万元的项目孵化扶持,对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贷款的,给予50%银行贴息补助。
4.环保产业企业实行工商注册、年检费用减免政策和一站式高效行政审批流程。
5.区内环保类企业成功上市,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
6.企业总部或上市公司总部入驻南海,最高享受2000万元奖励。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