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邻避真的是垃圾焚烧的宿命吗?

时间: 2022-01-19 10:32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谷林

  这些措施,不但让八里厂取得了周边民众的信任,也成为了周边居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了行业人士希望的从“邻避”变成“邻利”。

  结合分析和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邻避事件中,反对只是居民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目标,而引发邻避的更多的是政府在信息封闭下的武断决策。邻避事件中,也不是所有的反对者都不同意垃圾焚烧,大家更关心的是焚烧质量可控、运营及排放信息透明、公众可以真正参与,在此基础上,对于周边居民,要有合理的生态补偿或者利益回馈。

  国内外的许多经验证明,生态补偿能否及时到位,往往是解决邻避现象的关键所在。前面仙桃事件里也可以发现,“周边居民受苦,其他人享好处”的不公平心里也是邻避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台湾工业化高峰期,邻避运动也曾一度此起彼伏。随着当地如八里厂一样的项目做法,加大了生态补偿的力度,同时进一步严格了环评的程序,台湾的邻避现象后来也就很少见了。

  当然,生态补偿的前提是,建设环境污染性公共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总体收益,要大于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收益既包括经济上的,更包括生态上的。对于政府来说,生态补充可能会增加项目建设资金,但这也要求政府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生态账和总体账。

  如《南方日报》曾报道的广东潮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陆丰甲湖湾火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就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受损、谁受偿”的原则,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促使村民对邻避项目的基本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根据报道,潮南区在与民众充分沟通协商的过程中,提出了征地补偿、提供社会保障等一揽子计划。项目运营期每年帮助村民缴纳医保、城乡居民社保及解决生活福利,坚持利益共享,按人口每年给予固定的补偿,并扶持当地发展,投入上千万元帮助项目所在地解决修建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校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项目等。

  通过生态补偿,企业出让一定的预期经营收益,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居民得到补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达成了一种新的利益平衡,实现了三方共赢。

  前文提到的仙桃案例,据媒体报道,在项目停建后,2016年11月仙桃市委市政府组织19批群众共2100人次,分别考察国内先进的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让大家通过现场亲自感受垃圾焚烧项目的情况。同时组织87个工作组,动员万余名党员干部,走进居民楼、学校、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开宣传会、放宣传片、发宣传册、送公开信、填调查表等,与民众零距离沟通,答疑解惑。

  在项目本身方面,优化升级垃圾焚烧炉和烟气净化设备,使主要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部分关键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二噁英排放标准每立方米0.05-0.01纳克,远低于国家和欧盟规定的每立方米0.1纳克的标准;项目业态上,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建设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污水处理等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依托产业园建设,打造环保科技馆、环保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市民教育基地,同时周边6个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带动了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生态种养产业发展,让群众从项目建设中实实在在获益。

  在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方面,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的排放指标等核心数据,都实时在显要位置公布,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向社会公开选聘200名义务监督员,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进行全面跟踪监督。

  一套动作下来,项目最终得到周边民众的认可,并于第二年4月在原址重建。

  综合这些案例,我们或可以说,邻避并不如一些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想象的那么可怕,也不是垃圾焚烧难以避免的宿命。

  对于政府和垃圾焚烧企业来说,只有在真正理解民众问题诉求的基础上,从民众利益出发,公开决策,认真沟通,提升质量,积极补偿,邻避可能不再是“洪水猛兽”,不是“必然而然”,或许会成为政、企、民共建污染防治设施的新起点。让我们期待这一天。

  参考文章:

  不要让“邻避”成为借口!仙桃项目引发的思考,谷哥说点啥,2016-10-17

  “邻避”中政府行为的思考,世界环境,2019年第一期

  垃圾焚烧二十年:资本狂飙与后垃圾分类时代,中国固废网,2020-08-08

  金铎:仁者无敌,中国固废网,2015-12-11

  关于生态环境部履行法定职责如实向社会公布2008年至2019年垃圾焚烧厂数据公开,中国绿发会,2020-05-07

  二恶英不应再是反烧理由,中国环境报,2014-01-08

  台湾八里垃圾焚烧厂——从邻避到邻近,中国固废网,2016-01-13

  生态补偿+利益共享 地方政府破解邻避类项目难题,南方日报,2016-04-21

  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 曾因群众反对停工,湖北日报网,2018-05-03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