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阿加西的背影:广州垃圾焚烧发展侧记

时间: 2023-01-09 09:24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谷林

随着抗争活动的持续深入,以及媒体的大量关注,不断有更多的支持者加入民众队伍。政府的态度从最开始的坚定强硬开始发生变化:

2009年11月9日,广州市城管委正式挂牌成立。根据规定,市城管委将会参与市容环境卫生等设施建设项目的选定、竣工验收等工作。这也是广州专门用来与抗争业主们对接诉求、交流沟通的部门。

11月23日,近千名项目周边小区业主和村民,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城管委和市政府门前“散步”。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表示:如果环评不过关,或者大多数市民反对,该项目不会动工。同日,时任番禺区区长楼旭逵在相关座谈会上表态:项目环评不通过,绝不动工,绝大多数群众反映强烈,也绝不动工。此外,番禺向250万民众发出倡议书,称将在全区进行为期半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大讨论,广泛征求民意。

与广州几乎同时,北京的阿苏卫地区民众抗争垃圾焚烧项目运动也正在进行中。

11月,阿加西受邀去北京参加一家NGO组织的垃圾焚烧研讨会。在那里。他遇见了很多番禺之外的环保维权人士。类似的处境,类似的担心,在当时的环境下,却让阿加西的心情越发沉重。

一方面是公众沟通和环保问题待解,各地民众抗争不断。一方面是垃圾围城和政府的支持、引导,垃圾焚烧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民众如何在二者的对立中,理性维权,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他希望在番禺的本地经验之外,可以借鉴其他兄弟城市的相关经验,也希望在广州本地之外,得到更多支持的声音。他开始更多地、有意识地与广州外部的媒体、专家及民众代表联系,组织主题交流和项目互访。北京阿苏卫项目中的名人“驴屎蛋”黄小山律师,就是他在那时认识的,但彼此的交流并不多。

在番禺项目抗议民众以及各界支持力量的努力下,12月20日,时任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与项目周边各小区约50名业主代表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座谈。在会上,谭应华表示,会江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经停止。未来,项目在哪儿建、如何建,要形成共识,政府会征得周边绝大多数民众的同意。今后所有有关民生的重大项目,一开始就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同时,谭应华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做出垃圾分类产业链,将番禺做成一个垃圾分类的榜样。

民众几个月的抗争,最终取得了还算满意的结果。

但垃圾焚烧的事情并没有终止。2009年番禺焚烧风波之后,广州市政府充分顺应民意,加快推进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分类和设施建设两条腿共同推动垃圾处理工作前行。

在垃圾分类方面,2010年1月起,广州掀起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高潮,并在越秀区东湖街、荔湾区芳村花园、番禺海龙湾和华景新城等社区试点全面推广垃圾分类;5月,经市政府批准,《意见》下发到各区和县级市。《意见》要求,到2011年1月,各区、县级市将建成3~5个餐厨垃圾处理基地,初步形成餐厨垃圾处理循环体系。

与此同时,关于垃圾焚烧,一些民众与行业专家也在网上发起辩论。时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专门写了网络公开信以回复民众的问题。

2010年2月23日,广州市政府垃圾处理项目专责领导小组邀请全国32名专家,以及广东省环保厅、广州市城管委、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和代表共70多人,一起讨论广州的垃圾处理问题。

在研讨之外,当年的1月、2月、3月里,广州市和番禺区先后三次组织官员、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前往澳门参观其垃圾焚烧中心。4月9日,受番禺区政府邀请,阿加西和另一位知名民众巴索风云等一行12人作为居民代表,随政府一起前往澳门参观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


其中澳门环境保护局派员进驻焚烧中心进行现场监控的作法,得到了时任市长张广宁和代表们的肯定和称赞,这也为后面广州垃圾焚烧引入第三方监管提供了借鉴。

在参观过后,阿加西的观点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经过近距离考察,这些先进垃圾焚烧场颠覆了一些他之前对垃圾焚烧的看法。他是学微生物的,对垃圾焚烧也有一些了解,但没有想到现代化的垃圾焚烧还可以做大那么高大上。而且在他看来,解决垃圾围城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这不是仅靠民众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必须借助政府决策者的大力推动。垃圾焚烧并不需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分类处理,更好地进行资源化,可很多处理技术和资源化技术的在环保和成本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综合来说,世界上主流处理垃圾的方式还得靠焚烧。政府和企业需要对受焚烧厂影响村民的生态补偿基金,将村民纳入居民社保、医保体系,并建立重大疾病补偿基金。

但他这一观点,却引发了众多反对垃圾焚烧民众的质疑。很多人认为他“叛变了”,被政府和企业“收买了”。

他也曾因此感到困惑和迷茫。在他看来,自己参与活动以来,从始至终都秉持着“理性维权”的原则,最初反对番禺垃圾焚烧是担心他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毒害,可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他更愿意尊重自己的判断——不为了反焚烧而反焚烧,他反对的是垃圾焚烧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多年以后,在钟福广场的渔鼎鼎,他再次对笔者强调:“我表达和参与是因为我想着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表达本身,也不是为了出名。”

这样的处境,北京的黄小山也曾遭遇过。

作为北京阿苏卫抗议垃圾焚烧最著名的民意代表,黄小山等人也受邀去日本考察垃圾焚烧。后来,他也被一些参与抗议的民众指责为“叛徒”。

很多年后,在接受中国固废网采访时,黄小山一再表述,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反烧派”,他们并不是一股脑儿地反焚烧,而是反对不经分类地焚烧。在阿苏卫事件逐渐平息后,他身体力行,在自己小区做起了“绿房子”垃圾分类公益项目。坚持几年之后,“绿房子”以失败结束。黄小山进入后来的北控城市服务(当时属于北控水务下属的固废业务部),从一个公益环保人士转变为专业的环保从业者,中间虽也有现实的无奈,但仍然在继续践行着其解决中国垃圾污染问题、参与垃圾分类事业的初心。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