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如何借鉴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国外治霾经验?

时间:2014-04-03 09:25

来源:中国大气网

作者:卜李敏

爆发频率持续上升的雾霾天气向中国发出严厉警示——全民抗霾,时不我待。在“十面霾伏”的叹息声中,公众开始通过多种信息传播渠道观察国外雾霾情况。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就成为雾霾污染的受害者,包括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以及1950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等。另外,日本东京1970年亦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两万人患上红眼病。而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解决之道。

人们期望从他们成功的治霾措施中找到一些能助力中国解决大气污染困境的脉络或出路,那是否外来的和尚就好念经?国外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治霾经验究竟该如何为我们所借鉴?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大气高级战略沙龙上,诸多科学界、政府及企业相关代表对此表示,国外的治霾实践的确给我们提供一种视角,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依葫芦画瓢,而是需要科学分析,理性借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指出,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成因是燃煤,洛杉矶主要是机动车,而我们国家是在燃煤量非常大的基础上机动车也在迅速增加,再加上钢铁、建材、水泥等重污染排放行业,使得中国形成了高度的复合污染,这与国外相对单一的污染源是有明显差异的。另外,洛杉矶之所以能有效遏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因为他们施行了几乎全世界最严苛的油品标准和排放标准,中国在今年才开始完成升级至国四标准的车用柴油,而这与洛杉矶的标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中国治霾要看到中国的特殊性,认清我们所处的阶段,科学理性的看待雾霾。

“但是,我们不妨可以学习日本经验”,贺泓表示,日本用地方立法逐步推动中央立法,然后严格执法,形成了一套良好的治污机制,而中国需借鉴日本加强执法力度,改变目前“谁违法排污谁成本低,谁先做环保谁先死”的窘境。

另有嘉宾谈到,那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治霾成功,是因为他们最终都实现了产业转移,即将重污染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欠发达国家转移。这在目前的中国,是难以实现的,那是因为以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要实现根本的转型升级是一条漫长之路,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仍有相当大部分的人们需要依赖那些重污染企业生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对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贺克斌认为,“不能简单的说借鉴国外经验,而是要理性借鉴,要‘点穴点到位’,要将我们的条件和他们当时的条件对接才可取,比如其它专家所说的关于日本立法和执法的借鉴等。”

贺克斌还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治霾关键都在减排,我们目前虽然没有条件快速改变能源结构或实现污染产业向外转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逐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来实现减排。他举例说道,目前国家在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将此与京津冀治霾联防联控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联发联控”的治理模式更有助于促进如河北这类高污染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治污效果。

据相关分析表示,国外可供借鉴的成功治霾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严格立法、执法和惩罚措施,制定空气品质标准和监测标准,改变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等。而所有这些,均需借鉴有“道”,不管我们是否也需要“30年”,只要政府有决心,公众有耐心,蓝天终会再见!

编辑:卜李敏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