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治霾必须数据先行,锁定污染排放源

时间:2016-06-08 13:38

来源:中国大气网

作者:全新丽

雾霾不仅让人心情抑郁,对于身体的危害也显而易见,这个吞噬蓝天的“怪物”,让国人痛恨,也是政府部门感到头痛的污染顽疾。最近3年来,治霾已经成为多级、多地政府的工作重点。

众所周知,雾霾的成分分析是个难点,截至目前,全国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彻底搞清来源。正因为此,不少城市在治霾政策制定时怪招频出:有的城市禁止烟熏腊肉,有的地方路面铺红地毯防扬尘,甚至还有专家称炒菜也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结果引来一片吐槽声。

抗击雾霾当然需要全体国民的努力,但政府部门的责任显然更大,查明真正的污染源,合理、严谨的数据支撑必不可少,这是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的根本。否则,一项政策引来广泛的质疑和吐槽,抗击雾霾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中国空气污染之谜

说起来,大家似乎都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企业、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机动车等,但是事实上中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十分复杂。

首先,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并且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十分可观。虽然政府不断加强尾端治理措施,但由于一些偷排漏排现象的存在,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较大。

其次,中国的空气污染排放构成非常复杂,对排放源的管理存在难度。中国现有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技术分布最宽的,以钢铁行业为例,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宝钢,也有最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小的钢铁企业。

此外,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对污染源的覆盖非常有限,污染源排放数据体系中依然有非常大的缺失,例如对污染贡献可观的秸秆焚烧,由于排放时间偶然、位置零散,很难统计其排放量;再如散煤燃烧,有研究者指出,在冬天采暖季节北京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散煤燃烧对雾霾的形成具有显著贡献,但对散煤燃烧这种无组织排放源很难予以有效的管控。

再者,虽然政府管理部门想要改善环境的决心十分坚决,也确实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但如何在保证经济稳速增长的同时又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这依然是个难题。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局限性

空气监测是大气质量控制和对大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但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用于评价空气质量级别的监测点位是一个占地约二十平方米的站房,其中的监测仪器造价高、运维复杂,所以一般城市仅拥有大约十到二十个左右这样的标准监测点位,然而这样的监测方式获取的监测数据空间密度不足,对寻找污染“元凶”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局限性。就好比发高烧的病人,不仅需要知道体温是多少,更需要知道引起发烧的具体原因。想要找出导致污染的原因,就需要做更全面的“检查”。如果能够把大气有形化,把污染从产生到形成再到发展的全过程监控起来,就能够找到产生污染的“罪魁祸首”。

由于环境监测的局限性,导致监测与监管缺乏联动,无法建立排放和污染之间的联系,因此现阶段的治霾代价巨大。以“APEC蓝”为例,当时政府通过大面积关停工厂企业、多地实施交通限行等措施,以超300亿的经济损失换来了北京的蓝天。再比如去年山东市临沂市长被环保部约谈之后,重压之下,猛药治理大气污染,关停163家企业,近400家企业限期整改,导致6万多人失业,给当地带来另一层面压力。

大数据时代的治霾论

如何改善大气环境监测的现状呢?政府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路,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方案》中指出通过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今年环保部也提出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各部门加快建成大数据应用平台、管理平台和大数据环保云平台架构,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

面对复杂的污染成因,想要高效的治理大气污染,环境领域诞生了新需求——政府的“治霾”新思路需要新技术来支撑。在这样的挑战与机遇之下,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泛测环境”,下同)应运而生。

泛测环境创始人管祖光博士自豪地表示:“泛测环境将创新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引入到环境治理中,彻底颠覆传统的治污方法。”

管祖光曾经先后在浙江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师从于瑞典两院院士、前诺贝尔物理奖颁奖主席、隆德大学原子物理系的开山鼻祖Sune Svanberg教授,毕业后受聘于世界著名的大气研究机构——挪威ALOMAR激光雷达观测站并获得终身科学家职位。他本人精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自己的祖国却在监测设备、方法等方面处处受制于“外国”,责任让其毅然选择回国,受聘于国内一家环境监测类的环保上市企业。

管祖光跟雾霾鏖战的历史不可谓不久。那么,泛测环境如何颠覆传统的治污方法呢?

首先是获取环境大数据,这是基础。

blob.png

产品硬件图片

为此,泛测环境主要由海外归国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了MicroairTM,这是一种空气质量监测传感设备,廉价、轻巧、智能,并且适合在城市内密集布点。这款硬件产品正是获取环境大数据的入口。

为了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泛测独创的校正算法首次解决了传感器漂移的问题。这样的监测方式让监测数据的精度从空间和时间维度都有了大幅提升,从空间维度上,可以精细的告诉人们身边的空气质量状况,从时间维度上,监测数据可以精细到分钟级,可以捕捉更为精细的污染事件。

其次,根据所获得的环境大数据,泛测进行展示、挖掘和深入分析。

blob.png

软件平台截图

如何科学的挖掘和分析,是解决污染问题的关键。泛测环境结合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AQmapTM,对数据挖掘,通过科研团队的专业分析,最终要解决两件事情:一是找源,二是预测。

通过在各个区域设置的“触须”,获得环境大数据,以此为基础,实现精细化的污染溯源——排放源的锁定可以精细到一个工厂,一个烟囱,甚至是一个烧烤摊。这样的精准溯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污染治理的双赢,可以实现用最少的代价换来“APEC蓝”。

此外,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还能够大幅的提高空气质量预测的精度,有了可靠的污染预测数据后,政府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等级,民众可以作为生活出行的参考。 

blob.png

南京某工业园现场安装图

泛测环境软硬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是破解空气污染成因的关键:当我们能够说清楚污染从哪儿来,以及它未来将到哪儿去,这才能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从而帮助管理者实现“靶向治霾”;而广泛而有效的数据,也是政府部门的环保政策、环保措施取得民众支持的有力工具。

传统环保行业里很多做信息化的人习惯中心控制,难以做出革命性创造。但是,行业里其实有几百个点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颠覆性创新,泛测环境正是用这样的思维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