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东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发布(附重点建设项目)

时间:2017-02-09 15:37

来源:中国水网

专栏2 “十二五”时期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成效

1.工业。

---电力。合计5338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已全部取消或不设置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并按要求完成降氮脱硝改造;合计569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23.7万千瓦。

---水泥。62条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完成降氮脱硝改造。累计淘汰水泥4026.5万吨。

---钢铁、石化、平板玻璃。11台钢铁烧结机、4套石油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完成脱硫改造,13家26条平板玻璃生产线全面开展脱硫脱硝设施建设。累计淘汰炼铁0.8万吨、炼钢378.9万吨、焦炭24万吨、铜冶炼1.5万吨、铅冶炼0.8万吨、平板玻璃1781.5万重量箱。

---节能设备。实现电机能效提升1208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1.37万台,实现年节电约60亿千瓦时。

2.交通。全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74.5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继续提升车用成品油品质,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多在全省范围全面供应国Ⅴ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完成“十二五”期间单位增加值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5%的目标。

3.建筑。推广绿色建筑超过8100万平方米,建成节能建筑超过6.2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过2050万平方米。

4.公共机构。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比“十一五”时期下降15.67%、31.22%、14.57%,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目标。

5.污染治理。

---生活污水处理。2015年底,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到2353万吨/日,比“十一五”末新增61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85.5%。

---农业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过程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治理工程8000多家。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时期,省控断面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水质优良率分别提高了12.2和6.5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5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比2010年下降40.9%和5.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7.1%。

blob.png

图3 广东省“十二五”时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节能减排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时期,我省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出台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广东省“十二五”节能规划》、《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划;发布了《火力发电企业能耗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一批相关地方标准及行业能耗限额。健全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和节能形势季度分析会制度,节能减排的监察、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社会主动参与节能减排意识增强。各市争做节能减排排头兵,深圳、东莞、韶关、梅州列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广州、湛江、罗定、广宁市(县)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列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1个,省级生态乡镇669个。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显著提高,全省节能宣传月、全国低碳日、节能减排家庭行动等宣传活动深入人心,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

第二节 “十三五”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将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节能减排工作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与此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因素日益突出,节能减排潜力不断下降,工作难度持续加大。

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节能减排提供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确立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传统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以更加自觉有力的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节能减排,为建设美丽广东、绿色广东,推动全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大动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节能减排创造积极有利条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为节能减排工作创造了积极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和进步为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互联网+”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形态变革, 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的产业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低碳节能、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科技正在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产业的各个领域,节能减排技术手段日益丰富。

——全社会普遍共识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政府节能减排投入力度、企业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和监督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不断加强,为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234567...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