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绿谷丨归来仍是少年——“不死鸟”韩小清的征服与妥协

时间:2021-12-13 09:24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李晓佳

创业初期,晓清环保更多是依赖于韩小清早前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技术积累,主要是对一些成功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如:将中水道与游泳池循环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北京的一些高级宾馆与大专院校。 

技术成为了晓清环保的最强基因,韩小清在公司成立时就提出了,“要想尽办法使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它转化为产品”。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产业发展初期,率先开路的企业,确实困难不小,但也处处是机会。韩小清的大胆和魄力,让他尝到了环保产业初期的红利。

 在水资源匮乏的北京,韩小清拿到了让企业活下去的第一桶金。

 当时北京城里生活排放污水处理意识还十分薄弱,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像倒垃圾一样排到江河中,一时间每一个排污管都成了污染源。晓清环保看准了生活杂用水回用处理这个空白,决定把公司的开市生意做在这里。生活用水处理回用,既要清洁污水又要节约水源,他们选用“中水道”水循环技术。

 韩小清后来回忆说,“因为先做了中日友好医院的中水处理后,又做了凯莱大酒店的水处理工程有了第一笔资金,我们的企业才没有在摇篮里夭折。”

 以科技为先导开拓市场,这是晓清环保的第一法则。依据这一法则,晓清环保抓技术、搞开发,先后成立了多个试验室、设计室、技术开发部,大搞技术创新和开发。聘请清华大学王占生教授等多名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

 “技术晓清”的定位,让晓清环保在市场上披荆斩棘,将在北京的成功工程经验,逐步向全国多个缺水城市大规模推广应用。

 晓清环保的第一个十年也是韩小清意气风发的十年。他“各种不服”,不愿意抄别人的技术,成立自己的技术研究院,在实验室里研发满足当时环境需要的新技术。遍地是项目需求,技术公司稀缺,晓清环保得以迅速扩张开来,并先后在大连、鞍山、成都、福州、深圳、海口等城市设办事处或分公司。

 90年代的韩小清掘金之路走得顺畅且振奋,在环保市场开拓方面一路高歌猛进。

 1992年底,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令1992年第3号),提出,每日生活用水总量超过250立方米,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旅馆、饭店、公寓(含公寓式办公用房)及住宅、高层商住楼等,都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处理工程。1992年下半年,深圳市政府已批准兴建的高层建筑就有200栋。据当时媒体在报道中的估算,如果以200套、10m3/时的中水设备来估算,大约需要投资1亿元,市场潜力非常大。

看到这么巨大的市场蛋糕,当时到深圳投标做中水工程的就有1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打着中央有关部门的旗号浩浩荡荡闯入深圳,找市政府、找甲方、找设计院,结果都徒劳而返。

深圳这个市场,需要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真正打开深圳的中水市场,晓清环保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投资上百万元用于示范工程、举办讲座、技术考察、宣传公关。一个偶然的机会,深圳有关部门的领导到北京来考察,发现了晓清环保的工程做得很好,这一契机使晓清环保后来一举打开了深圳的大门。

由于每一项水处理工程,都是以高技术、高质量赚得用户的,高技术使晓清环保在市场立住了脚并成为其后来参与竞争的第一优势。

1990年后,包括深圳在内,晓清环保又迅速开拓海南、福建市场,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环保公司。

据《北京政协》(《北京观察》的前身)期刊1998年的报道显示,晓清环保创业第一年就完成了产值120万元,1993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产值达到11000万元。年产值每年均以100%的速度递增,创造了企业的辉煌时刻。

90年代末,接连做了十年的中水回用和小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后,韩小清碰到了改革初期工业大发展的契机。正赶上燕京啤酒厂要上污水处理设施,韩小清找到当地环保事务负责人,告诉他自己可以把出水COD做到45。通过自行研制滗水器、反复调试工艺流程,一套改良SBR工艺上线,出水COD指标稳定在45。那时国内配套设备缺乏,没人想到SBR能够处理啤酒废水。燕京啤酒厂水处理厂项目的成功,一举奠定了晓清环保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末,晓清环保扩张迅速。到1997年,仅集团公司总部的人员就达到近500人。

时势造英雄,晓清环保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冉冉升起了。韩小清作为企业的关键人物,也受到了国内市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1992年他获得全国优秀民办科技实业家的称号,此后担任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北京市工商联执委,获得北京市朝阳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3年,30岁的韩小清以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入选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行列。

而这个时间点,成为了晓清环保和韩小清的最高光时刻,之后的拐点也一触即发。

03重创:涅槃和追不回的辉煌

环保产业是政策拉动型的产业,政策要求紧一下,许多环保项目就会出现;要求松一下,原定的工程现场甲方会“集体失踪”。2000年左右,随着国内经济触底、国营企业改制、环保政策放松等状况的接连出现,晓清环保也面临危机。设备运到约定场地,找不到签收人,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环保市场严重收缩。因为“三角债”问题,晓清环保被带入泥潭。

当时,晓清环保给淮河一带的企业做了一批工业废水的项目,刚给客户做完废水处理,客户的厂却倒闭了,对于这批项目的所有费用最后也不了了之,真的损失惨重。晓清环保硬生生从盈余发展到了亏损,甚至负债累累!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