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季度的7个关键词!环保产业的未来和机遇

时间:2022-04-18 09:10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谷林

在“双碳”背景下,废物再利用得到更多的重视,再加上去年金属价格大涨,金属回收利用业务成为一些固废企业布局的新方向。其中与新能源行业交叉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以及相关新能源材料领域也聚焦了不少关注。(相关阅读:2021环保市场感悟: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悲喜

根据作者统计,今年一季度,进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锂电池技术研发,以及储能业务等新能源领域的就有旺能环境、中国天楹、力源科技、金圆股份、中创环保等。

相比去年,今年进军新能源的企业不光关注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回收及新能源材料及技术研发上,还将视野拓展到了风电和高冰镍业务等。可见下表:

微信图片_20220418091203.png 


如伟明环保,拟与合作伙伴在印尼规划投资开发建设红土镍矿冶炼4万吨高冰镍项目;圣元环保与三峡集团下属企业三峡启航合作开发福建省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并在3月份,与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氢能源研究院,进军氢能领域;3月9日,瀚蓝环境表示,年内将在佛山南海建设一个设计规模年产约2200吨氢气的制氢项目。目前已在佛山南海运营5座加氢站,合计设计加氢能力为3.5吨/日;3月30日,城发环境公告,拟合资成立新能源公司,布局氢能、光伏业务;同日,龙净环保子公司新能源也与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进行“氨-氢”能源“零碳”技术战略合作。

从上述可以发现,进军新能源的企业大多是固废处理企业,从能源或回收的角度,或许不算是“小白”,而具有一定的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也有研究机构也以电池回收为例,认为当前的市场空间超千亿,而且面临金属和能源涨价的趋势,正是企业处跑马圈地的最佳时段。

可毕竟,即使这种从环保到新能源的业务拓展,仅仅只是依托既有基础的产业链延伸,也还是需要跨越研发、应用等种种环节,需要克服需求、资金、管理等层层难关。而且一些汽车和电池厂商如比亚迪、蔚来汽车、宁德时代、银隆新能源等,也纷纷进入锂电池回收及新材料和技术研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具体可见:《TCL环保计划三年后上市 家电企业做环保真的很容易吗?》)

环保企业相比这些竞争者,能有多大的优势和胜算?或者更多的结果就是利用既有优势,先吃上一波市场红利再说?

而氢能市场,则同样基于双碳政策的推动。据报道,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如去年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规划,2025年前,北京市要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统计,全国的氢能发展空间至少超过一万亿,潜力巨大。在这样的预期市场规模下,有1/3央企也开始布局氢能市场。对于涉足其中的环保企业来说,技术等方面暂弃不说,或许届时首先就要面临比新能源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希望欲在此有更多想法的环保企业能早做准备,并找到自己的市场优势定位。


这一个是发展的变量

新冠疫情

一切都向尽可能美好的方向展望,同时也必须重视现实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疫情或成为今年甚至未来环保产业发展的最大变量。当大家都以为今年全国疫情要被控制住的时候,上海的爆发让全国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据一些行业人士反映,疫情加剧,很多物流受限,各地物资紧张、价格猛涨,一些厂子的药剂快用光,一些厂子的设备发不了货,工程被迫延期等等问题再次一一出现。时间拖得越长,问题将越严重。

在前不久,水网曾发布了一位企业家对于疫情的真切感受和对于产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具体可见:疫情800天!来自一位环保企业家的思考)。在他看来,受疫情影响,环保企业一方面要面临物资短缺、价格上涨的材料成本上升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项目延期、停滞、人员复工的人力成本上升压力。而环保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疫情造成的企业资金紧缺,同时还有市场竞争、人员流失等等方面的因素,对于环保企业,特别是中小环保企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巨大。产能过剩、材料能源涨价、资金紧张等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未来三年将会在环保行业快速发生化学反应,不少中小企业或将倒闭,产业市场或将重新洗牌。

这些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作为行业亲历者的判断和担忧。事实上,这样的心声也得到了作者接触的一些行业从业者中普遍认可。

根据一些专家建议,要想在未来持续发展,只有明确定位,专注于一些细分领域,立足客户需求,真正地做好技术、产品和服务。

很多年前,大家都说“未来已来”。那时的很多人或许并没有看到现在。而现在,却是真实地连接了未来。这回,我们或可以说:现实如此,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