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事关民营经济,创下多个“第一次”!多部门重磅发声

时间:2025-05-09 09:34

来源:新闻联播、中国水网 

2025年5月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显示了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例如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创新增信方式、强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融资对接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民间投资重点项目清单,并向银行推送,指导银行自主对接融资服务。

在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外贸领域,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至4月,民营企业项目中标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数量占比超过80%。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介绍,下一步,民营企业遇到准入壁垒问题时,可以登录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专栏反映。对于相关线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及时核查处理。

《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详情如下:

01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多个“第一次”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02市场准入,1亿元以下项目民企中标数超80%

今年1至4月,民营企业项目中标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数量占比超过80%。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介绍,下一步,民营企业遇到准入壁垒问题时,可以登录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专栏反映。对于相关线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及时核查处理。

03金融领域,通过贷款、保险等多种方式提供支持

■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

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目前已经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创新增信方式。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专项担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了两项保险补偿试点,目前已经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 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消费领域

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

以短期出口信用险来支持出口贸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额已经超过2400亿美元。

一些对外贸大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像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整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度上升。

创新“跨境电商保”模式,支持外贸新业态,指导保险公司开发专属的保证险产品,为跨境电商的境内采购提供信用保障。

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消费服务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 鼓励民间投资方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融资对接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民间投资重点项目清单,并向银行推送,指导银行自主对接融资服务。

一些地方也有很好的实践和探索,比如有的地方搭建了专门的线上对接平台,银行可以通过平台获取项目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与信贷政策相匹配的项目,实现从“项目找资金”变成“资金找项目”,有效提升对接效率。

04规范执法,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

针对社会各界近年来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执法乱象,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对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及时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

下一步,司法部将严格落实法律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和异地执法协助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