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6 09:2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易星叶
2025 年 11 月 19 日,雪浪环境 [SZ300385] 一纸预重整公告打破环保行业平静 —— 债权人江苏鑫牛线缆以其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 为由,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预重整。
2025 年 11 月 19 日,雪浪环境 [SZ300385] 一纸预重整公告打破环保行业平静 —— 债权人江苏鑫牛线缆以其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 为由,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预重整。

这则消息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这家成立于2001 年、深耕环保领域二十余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曾因核心装备国产化技术跻身行业领军阵营,2020 年获常州国资背景的新苏环保控股,被寄予“打造一流环保服务商” 的厚望,如今却走到重整边缘,令业内哗然。
然而回溯过往,这场危机早已埋下伏笔,财务数据、市场信号与经营动作共同勾勒出危机到来的轨迹。
01. 危机伏笔:那些早现的预警信号
国资入主本被寄予厚望,却意外成为雪浪环境业绩滑坡的转折点。2020年新苏环保控股当年,公司净利润即出现3.36亿元巨额亏损,同比暴跌473.60%,这一反常信号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此后雪浪环境经营状况持续恶化,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幅度不断扩大,2024年净亏损激增3.5亿元至4.64亿元,较2023年激增近9倍(2023年的净利润为亏损4677.87万元),创下上市十年最差纪录。


进入2025年,恶化趋势仍未遏制,前三季度再亏1.58亿元,营收同比下滑33.51%至2.63亿元。

与此同时,财务指标全面亮起红灯。资产负债表以惊人速度恶化:从2024年末至2025年9月末,资产总额从27.35亿元缩水至22.90亿元,降幅达16.26%。

尽管负债总额微降至21.43亿元,但资产负债率却飙升至93.6%的危险水平,意味着公司每100元资产中就有93元依靠负债支撑。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末,雪浪环境的应收账款余额已经高达5.73亿元,其中长账龄款项占比较高,坏账风险持续累积,进一步侵蚀本已脆弱的现金流。
市场信心随之逐渐崩塌。2025年2月披露的员工持股计划最终仅募集721.3万元,参与人数低于预期,这次募资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内部员工对公司前景的悲观预期。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残酷:自2020年国资入主以来,雪浪环境股价持续下行,新苏环保当初耗资9.35亿元收购的29.86%股份,到目前为止想必是亏损了不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实控人杨建平等人通过持续减持实现“高位套现”,持股比例从26.21%降至20.29%,完成了风险的转移。这一系列预警信号清晰地勾勒出雪浪环境走向危机的轨迹。
当这些预警信号已如此明显,我们不禁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家昔日的行业领军企业陷入了如此深重的危机?答案隐藏在其战略选择与行业变迁的交织之中。
02. 病因溯源:内忧外患的双重绞杀
雪浪环境深陷困境,是内部战略失误与外部行业寒冬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内部,2019-2020年间进行的两起关键收购最终演变为一场财务灾难。公司斥资超8亿将南京卓越与上海长盈纳入麾下,意图拓展危废处置版图。谁想到,还未等到其在危废市场大展拳脚之时,行业危机先显现出来了。危废行业在经历过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后,从2019年开始,随着处置能力的大量提升,市场出现了处置价格和利润“拐点”的苗头,上涨态势不再延续,企业利润大幅缩水。因市场变化与管理不善,这也导致雪浪环境刚刚收入麾下的两家子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2020至2024年间,公司为此累计计提了高达8.33亿元的商誉减值(其中南京卓越6.53亿元,上海长盈1.8亿元),这笔巨额的“学费”直接击穿了公司利润。
更为严重的是,资金短缺使得被收购子公司运营持续恶化,形成了一个“收购减值→现金流紧张→项目停滞”的恶性循环,不断侵蚀公司的生存根基。
在外部,公司同样遭遇了环保行业整体“寒冬”的残酷挤压。随着行业竞争者激增,以及下游垃圾焚烧发电和钢铁行业的需求萎缩,危废处置市场陷入了白热化的价格战。
这种生存压力直接反映在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上:其烟气净化与灰渣处理业务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28.53%暴跌至2024年的4.27%,几乎消耗殆尽。
内忧与外患交织,最终将这家昔日的明星企业推向了债务的深渊。
深陷内外交困的泥潭,预重整或许成为雪浪环境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然而,这根稻草真的能够承受其沉重的债务负担,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吗?
03. 预重整困局:曙光还是幻影?
作为正式破产重整的前置程序,预重整为雪浪环境提供了关键的缓冲空间,使其能够在法院正式受理前,在引导人协助下开展债权审查、资产清查与战略投资人招募,通过各方协商制定更具可行性的重组方案。
这一机制若能顺利实施,将有望帮助公司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资产结构,为持续经营注入生机。
然而,这条自救之路布满荆棘,三重难关横亘前路:首先是受理门槛关,法院需对企业的重整价值与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一旦认定“无重整必要”将直接驳回申请;其次是利益平衡关,债权人诉求分化明显,部分追求本金快速偿付,部分期待长期收益,重整计划需要协调多方达成共识,并必须通过债权人会议与法院的双重批准;最后是执行落地关,即便方案获得通过,市场环境突变、资金筹措不力或业务整合失败等突发状况,仍可能使重整计划中途夭折,进而触发破产清算与退市的终极风险。
尽管前路艰险,但雪浪环境并未坐以待毙。在预重整程序推进的同时,一场全方位的自救行动已经在企业内部悄然展开。
04. 自救之路:在废墟上寻找生机
面对危局,雪浪环境已启动多项应对:董事会明确表态将依法推进预重整,同时坚守经营阵地维持日常运转;积极与债权人沟通缓解债务关系,并全面梳理业务板块以降本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2024 年 7 月上任的新董事长谢吴涛具备丰富投行经验,曾主导多个 IPO 与并购项目,在当前并购重组活跃的背景下,其资本运作动向被业内视为破局关键 —— 若能通过资源整合激活业务,或将缓解国资保值压力。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