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中国重新想象环境服务业

时间:2011-06-01 10:15

来源:中国水网

中国水网编者按:就环保部《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总编傅涛博士进行了专门的解读。

一、如何看待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门类。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环保,应当将其视为能够通过环境的治理、保护和修复等工作创造收益的产业,而不仅是一项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存在的公益事业。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起到的是促进作用,甚至在将来20年内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环保产业管理部门的历史沿革也折射出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迁。环保产业发展的初期,环保产业由原国家经贸委主管,环保局是配合单位;2003年国家经贸委撤销后,环保产业的管理职能划国家发改委;2008年公布的“三定方案”中,环保部的职责主要是环境监测、指导,环保部门都不是直接的环保产业管理部门。相对而言,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所占的比重也都是比较轻微的,甚至一直没有统一的统计门类……<更多><更多>

二、为什么说环保产业的发展没有天花板?

环保产业本身是经济行为,是环境价值的创造,这种价值正在逐步得到市场的承认,也就是经济增长。把环境产业跟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时代已经过去。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环保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正是说明了环保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对立面,而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产业之一。

做一项环保事业,改善了环境,当这个行为无人买单时,也就是没有经济对价,就没企业去做,只能由政府自己解决;当有人买单时,这就形成一种产业,带动就业,形成GDP的产值。深入一点说,当环保的外部化收益找到一种付费主体时,环保产业就是经济发展的主力面,不再是对立面。治理环境,本身在创造价值、创造收入、创造就业。中国近30年的发展欠了无数的环境账。比如,一袋味精,如果仅考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可能只要1元钱,售价3块钱,利润就很大了。但是如果考虑生产这一包味精所造成的污染代价,其成本就会成倍增加,其售价可能定在十块钱…… <更多><更多>

三、为什么说环境服务业比重提升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是环境产业链逐渐释放的过程。

比如餐饮业。当人类的“食”完全由自己做饭、自己供给时,餐饮业形成不了市场,当人类开始去餐馆解决吃饭问题,于是形成了市场,餐馆成为人类“食”的服务商。

转到环境产业,由于政府一直是环境的责任主体,在产业形成的开始阶段,工程和服务环节均由政府自己掌控,只在过程中向制造商采购设备,我们称之为以设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阶段;随着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政府本身的能力已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于是开始向市场开放工程建设环节,我们称此阶段为以工程建设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阶段;当大量的治污工程建成,在政府又无专业的运营能力的情况下,开始对治污设施的专业运营服务有所需求,我们称此阶段为以投资运营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阶段……<更多><更多>

四、环境服务业的产生将对产业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环境服务业的产生,会对产业上下游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传统环境产业的模式下,甲方是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产业下游的设备生产商来说,如果甲方由原来不太懂专业的地方政府变成了专业的治污企业,信息更加对称,甲方更加专业,这也意味着不合格的、服务差的产品将没有市场。而且,原来的地方政府十几年也许只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其对设备的认知有限,单体需求业有限。而对于专业治污企业来说,在几年内,就会建设十几甚至几十个项目,其对设备的需求远远大于地方政府。当设备厂商面对专业的治污企业时,就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说,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简单吞噬了下游的设备生产商的市场,而会进一步带动市场的升级发展。因此说,环境服务业的产生,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成熟。

环境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同时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升级…… <更多><更多>

五、为什么说环境服务业是一种综合服务模式?

环境服务业的提法不算新鲜,但是其定义在变化。如何理解环境服务业的范围?环境服务业不能简单理解为设计、运营、咨询等,而是一种综合的服务模式。

环保部与经贸委曾经发过一个关于环境服务业的统计报告,其中将环境服务业定位在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环境功能及其它服务等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这些领域无论怎么加和都是一个很小的范围,我们称之为单体服务业。单体服务业其实是帮合同的甲方做一件事情,设计、运营、咨询等是环境服务业的重要环节,但是环境服务业绝对不是设计、运营、咨询等这些服务的简单加合,而是会在这些基础上产生更大的附加……<更多><更多>

六、为什么发展环境服务业最有必要、最为迫切?

环境产业是个需求逐渐释放的过程,以餐饮业为例,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不管在哪儿都得吃,但是把餐饮业释放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最初人们自己做饭,需要到外面买米、买菜、买油盐酱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保姆给我们做饭,保姆行业也是一个产业;慢慢的,又发展到去餐馆吃饭,不需要在家做了,于是便形成了餐饮服务业。餐馆其实就相当于综合服务业。餐饮业要想发展的好肯定不能是完全自己做饭。餐饮业的比例越高,产业的成熟度就会越高,标准化程度就会越高。

环境产业最早是做设备,地方政府或者污染企业可以自己投资建污水处理厂,自己运营,自己管理,但设备得买别人的,实际上自90年代初起步开始,环境产业就是一个设备行业,其产业形态就是一个制造业。后来我们不满足于这个,把工程行业也逐步开放了,这段时期称为以工程为主导的环境产业时代……<更多><更多>

七、如何看待环境服务业对环境治理的作用?

在环境产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发达地区,环境服务业的比重通常在50%以上。据统计,2008年我国环境服务业的产值约1100亿元,占环保产业产值的20%左右。由此可见,国内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产业化初期,设备制造和工程仍占产业的主导位置。

环保部发布的《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培育环境服务业为重点。国内环境服务业的发展蓄势待发。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是一项经济工作。国内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新要求……<更多><更多>

八、如何在环境服务业转型期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规划和强制执行力度不断在升级,但仅针对是COD、氨氮、总氮、总磷等个别污染指标作为标尺衡量,远远没有达到将环境污染程度扭转,甚至出现了更加恶化的尴尬局面。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欠下了大量的环境债,环境污染因素多样化,并且错综复杂叠加着污染环境,仅靠个别污染指标减排控制,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必须从对环境治理效果负责的角度出发。

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解决几辈欠下的环境债,他们也非既得利益的受益方。

环保部出台的《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环保部首次从产业的角度出台的文件…… <更多><更多>

九、合同环境服务之于环境服务业的意义是什么?

环境服务业比重增大是一个国家的环境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环境服务的诉求日益综合和专业化,环境需求、供给方的变化带来了环境服务业形态的变化。合同环境服务模式正在成为环境服务业的主流模式,同时多家在行业内领先发展的环保企业正在向综合环境服务商或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转型。

合同环境服务的特点决定其是环境服务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合同环境服务,即用户获得了既定的环境效果,才付费给治理企业。合同环境服务的需求决定了其责任主体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排污企业(工业企业),即“谁污染谁负责”;第二类为地方政府,以收费的方式将环境责任集中起来,进而由政府集中采购服务…… <更多><更多>

十、环境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业。环境服务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目前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在技术层面和宏观政策层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技术层面,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付费问题。如何将大量的环境需求转化为有人付费的产业需求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难题。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是环境服务的最大采购商,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借助财政力量购买环境服务,那合同环境服务的开展必将受到严峻挑战。财政部鼓励支持地方财政在工程设备之外,直接采购环境服务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长远看,环境税的征收将是地方环境产业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在国外,物业税则是地方环境采购的重要来源。

第二,服务标准问题。随着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宽,服务标准缺失现象愈发严重。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衡量产业服务的价值…… <更多><更多>

十一、为什么说环境服务业是环保部门抓环保产业的抓手?

《指导意见》率先统一思想:明确指出充分认识环保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发挥环保系统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环保部门明确助力环保产业发展,原因有二:

首先,环保产业是政策拉动性产业。环保产业发展的很多需求都来自于环保政策的约束。相关环保标准的提高,则会产生相应的需求。像土地修复,若出台相关标准,则会带来上千亿、上万亿的产值。

另外,环保部门的职能在于监管。环保部门高端介入环保产业,势必将对环保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不监管,无法形成产业……<更多><更多>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