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厦门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全文)

时间:2017-01-18 09:13

来源:中国水网

中国水网获悉,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与管理,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行为,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厦门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与管理,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接受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委托提供环境监测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申请登记的,应向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交下列申报材料:

㈠厦门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登记表

㈡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㈢本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以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固定工作场所(或检测场所)的证明材料

㈣本单位计量认证(CMA)或实验室认可(CNAS)证书及其附表复印件

㈤本单位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证书复印件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关系合同复印件

㈥本单位从事环境监测活动主要的监测设备、设施清单

㈦本单位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质量体系文件

㈧本单位近三年的环境监测业绩资料

㈨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承诺书

㈩其他相关材料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对所提交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单位地址、资质认定项目等发生变化的,应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证明材料提交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动态修改。

第四条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登记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名单及其业务范围在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对外公开。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接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登记材料后,对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10个工作日内在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以在厦门市行政区域范围开展下列环境监测业务:

㈠个人或企业委托监测;

㈡环境影响评价监测;

㈢机动车尾气监测;

㈣危险废物鉴别监测;

㈤科研项目委托监测;

㈥排污申报监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测;

㈦排污许可证申报和确认;

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及调查、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

㈨餐饮油烟、噪声监测;

㈩政府购买服务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污染专项整治等专项环境监测任务。

涉及人民群众重大环境利益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预报预警、国际合作履约及跨境纠纷等行政监管任务的监测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采用市属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数据。涉及移送司法案件监测数据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第六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在监测工作中应遵守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并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承接环境监测服务,应当依法与委托方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的时间、范围、数量、质量要求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七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人员必须依法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严格执行检验监测机构从业规范,遵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不得有下列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

(二)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及其他监控设备,以及破坏、损毁监控设施采样管线,破坏、损毁监控仪器、仪表的;

(四)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

(五)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

(六)对污染源监控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对污染源监控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自发、增加,造成污染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七)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

(八)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

(九)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

(十)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

(十一)擅自修改数据的;

(十二)纸质原始记录与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或者谱图与分析结果不对应,或者用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图谱替代的;

(十三)监测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或者没有相应原始数据的;

(十四)监测报告的副本与正本不一致的;

(十五)伪造监测时间或者签名的;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