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附十问十答)

时间:2018-09-17 10:15

来源:京环之声 北京市环保局

9月7日,《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比2015年减排30%以上;重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时,按照“同步改善、功能区趋同”的原则,确定了各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等目标。

综合施策攻坚治理 

统筹推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北京市治理阶段和污染特征,坚持工程减排,突出管理减排,强化应急减排,综合施策攻坚治理,是今后三年统筹推进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文件。

1  坚持问题导向,以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主导,以新一轮PM2.5来源解析为基础,依据“两升两降一凸显”的特征,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面源污染等集中发力。

2  坚持全民共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排名、通报、考核、约谈等机制,切实压实责任、传导压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3  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注重从源头上进行结构性深度优化提升,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产业、能源、用地结构,通过源头准入、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强化全过程管控。

4  坚持精细治理,针对工程减排向管理减排转变的趋势特征,更加注重综合施策,采取法律、标准、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闭环管理,更加注重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监督。

5  坚持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新动力,从监测体系、监管系统、监察能力等方面强化科技支撑、新技术应用,以技术进步推动治理提速。

“三年行动计划”对任务措施进行了细化、量化,确保目标明确可衡量、责任清晰可考核、措施具体可操作。

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打好“三大攻坚行动”

“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当前大气污染来源和结构的变化,重点采取六方面措施,突出打好“三大攻坚行动”。

1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市级统筹、区级落实、乡镇(街道)具体监督、村(社区)巡查的工作机制,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加快乡镇(街道)实体化执法平台建设,将乡镇(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健全中央环保督察、生态环境部强化督查、本市环保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机制,立行立改、挂账督办、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制定考核办法、量化问责规定,按问题累积数量逐级问责。

2  坚持标本兼治,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

大力推进“公转铁”,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以及机场、铁路货场等新能源车替代;到2020年,全市货物到发铁路运输的比重提高到10%,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使用的公交车辆为电动车,新能源车达到40万辆。坚持疏堵结合、经济鼓励,促进高排放老旧车淘汰更新,闭环管理超标排放柴油货车,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标识、执法检查和行业管控。加快建立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在线监控平台,完善遥感监测监控系统和检验机构检测数据监控系统等。

360截图20180917102255947.jpg

3 坚持全面覆盖,推进扬尘污染管控精细化。

构建统分结合、行业监管、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监管责任体系和监测评价考核体系;综合运用扬尘在线监测、粗颗粒物监测网络、道路快速检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高扬尘精细化管控水平。通过制订各类规范、强化闭环管理、健全标准体系、运用技术手段等,加强施工、道路、裸地扬尘精细化管控。2020年,降尘量较2017年下降30%。

4  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在工业领域,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严格环境准入和退出,切实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实现镇村产业聚集区提质增效,实施环保技改、清洁生产,督促石化行业重点企业逐年减排10%。到2020年底前,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在生活服务领域,推进汽修行业、餐饮油烟达标排放;完善绿色采购政策,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建筑类涂料和消费品的使用。

5  坚持工程减排,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

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2019年起,科学推进山区“煤改清洁能源”。通过以上措施,到2020年,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5%。

6  坚持应急联动,全力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

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组织下,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联控联治,实施秋冬季攻坚,协同应对空气重污染,实现污染“削峰降速”。

北京市将严格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措施,以PM2.5治理为重点,以精治为手段、共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防治领域,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