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西临汾市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时间:2018-09-21 11:02

来源:临汾市经信委

31.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与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绩效联动机制,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性。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严格执行国家推进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非常规天然气补贴政策。推行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延长采暖用电谷段时长至10个小时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采暖用电的市场化竞价采购机制,采暖用电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谷段输配电价减半执行。农村地区利用地热能向居民供暖(制冷)的项目运行电价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健全供热价格机制,合理制定清洁取暖价格。落实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电价。全面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建立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加价幅度。加大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货运价格市场化运行机制,科学规范两端费用。大力支持机场岸基供电,降低岸电运营商用电成本。支持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研究完善有机肥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支持政策、利用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支持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消纳处置。(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牵头,市经信委、市中小企业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国网临汾供电公司、相关铁路部门配合,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

市经信委配合科室(单位):投资规划科、能源科、经济运行科,各县(市、区)经信局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及其他新出台的国家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继续落实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政策。(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配合,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市经信委配合科室(单位):投资规划科、资源科,各县(市、区)经信局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督察。

32.强化科技支撑。汇聚跨部门科研资源,组织优秀科研团队,开展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重污染积累与天气过程双向反馈机制、重点行业与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科技攻坚,强化“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成果的运用。配合上级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环境效益评估,紧密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需求,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不断补充和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区域性臭氧形成机理与控制路径研究,深化VOCs全过程控制及监管技术研发。开展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污染源头控制、货物运输多式联运、内燃机及锅炉清洁燃烧等技术研究。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和城市源排放清单编制、源解析等工作,每年进行评估更新,形成污染动态溯源的基础能力。开展氨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市科技局、市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

市经信委配合科室(单位):投资规划科、能源科,各县(市、区)经信局

33.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机动车和违反信息公开要求的行为,撤销相关企业车辆产品公告、油耗公告。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严格重型柴油车、散装物料货车禁限行管控措施,严控重型柴油车、散装物料货车进入禁限行区域。(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委、市交警支队、市质监局按照职责分别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市经信委责任科室(单位):投资规划科,各县(市、区)经信局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管发展管环保、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目标及任务分工,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

(二)切实抓好落实

各县(市、区)经信局和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按照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强化协调配合,强力推进工作任务。

(三)强化责任担当

各县(市、区)经信局和各科室要将环保工作列入工作的重要位置,把环保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盯住不放,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