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余杭水龙头里的“异味”:十大关键词解读余杭区政府的情况通报

时间: 2025-07-21 13:36

来源: 水极客联盟

作者: 高雅麟

语法上没有毛病,供水水质(理论上讲,切换源水,应该是控制源水水质)得到有效控制,应该也是事实,如果用户觉得7月16日发生的事,但17、18、19日依然有用户反映水质问题,“有效”两个字就显得特别刺眼,从而引发逆反的抵触情绪,导致更多的舆情泛滥。

关键词四:出厂水安全

供水水质有效控制,出厂水质安全,虽说没有语句毛病,但仍存在一些瑕疵:供水水质有效控制的范畴是很大的,不仅是源水,进厂水、出厂水、管网水,更需要控制的是水龙头水。毕竟“存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出厂水安全”,有点偷换概念了。严格点说,出厂水安全,不代表水龙头水安全,所以“有效控制”,就有点牵强了。

第二句话:

情况发生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成立由国家、省级专家等组成的调查组,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溯源调查中,有关结果将及时公布。

关键词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想必启动调查程序也是应急预案中的程序之一。“立即”进行调查,是其一,其实面对舆情的时候,应该“立即”及时告知公众,其实是举手之劳,但事隔三天,说立即启动,恐有好事者质疑。

关键词六:国家、省级专家

只想讲一句,专家有几个层面的基本要求:话要真,理要明,事要办。也就是讲真话,即在讲技术的基础上,还要讲道理与法理,同时还要解决真问题。政府的难题、企业的难题、舆论的难题,现在的难题,未来的难题,等等不一而足。

关键词七:初步查明

既然是初步,就不应该是查明,应该是初步判断。毕竟还需要溯源调查。初步情况,只是说明了异味的产生,没有异味在何处产生,源水?立厂?管网?如不讲明,只会引发更多的猜疑。

关键词八:硫醚类物质

异味的原因会有很多。这些表面专业术语背后,实质都背负着一个责任主体。如:藻类爆发导致的土霉味(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主要诱因是:高温+富营养化水体(如钱塘江夏季蓝藻增殖);工业/农业排放,主要诱因是:苯系物(甜味)、酚类(药味)、硫化物(臭鸡蛋味)

如:施工破坏:挖掘机击穿污水管与供水管,导致混合污染;灾害冲击:洪水倒灌淹没井盖,地表污染物渗入管网;消毒副产物:氯与有机物反应产生三氯甲烷(氯仿味)、二溴一氯甲烷(辛辣味);原水有机物含量高时加大氯投用量;吸附失效,活性炭饱和,对嗅味物质吸附效率下降(国标要求碘值≥1000mg/g,失效炭碘值可降至500以下);工艺滞后:突发污染时活性炭投加系统响应迟缓。

如二次供水环节中的问题:

image.png

第三句话:目前网上谣言较多,关于“粪水”的网络谣言,警方已依法查处,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关键词九:网络谣言

当汴州用“便州”来代替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的情绪化表达,会博得更多的眼球。同时会衍出更多的问题。真相缺席或迟到的时候,谣言是必然的。依法查处的同时,更要依法查明原因,给民众一个真相。当真相到来的时候,不信、不传是自然而然的事。真相迟到,可以理解,但真相缺席,很难原谅。

第四句话:对此事给广大居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并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关键词十:歉意

对于歉意,公众不会有怀疑。只是对于一个抽象的机构而言,只能用行动与结果来证明,才是最好的表达。否则很容易会被公众解读为“减免五吨水”,就是对用户的补偿。

对于安全供水问题,我们需要“接筒引水下山陬,端为夔民解百忧”的公益初心,更要有“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的保障能力。供水之道,小在管渠交错,大在乾坤清朗。唯持“润泽苍生”之初衷,方能在各类迷阵中不移其志,这是供水管理者应有的内核,更是政府部门的应有责任。

12

编辑: 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