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直击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听听领导们说了啥

时间:2017-01-22 10:17

来源:环保部官网

中国青年报:请问每次重污染过程是如何预测的?另外,监测事权上收后,一千多个国控点如何运行?第三个问题是,未来除了三个重点区域外,会不会把西安、成都这样空气质量比较差的城市也纳入规划?

傅德黔:第一个问题,《大气十条》发布以来,我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已建成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空气质量高性能数值预报集群系统,结合国家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国内外主流气象预报资料,每日对未来7-10天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形势分析和研判。建立了区域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机制,密切关注区域大范围重污染发生可能性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前对重污染过程特征和指标进行预判,研判重污染开始、演变和消除关键过程,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城市和城市PM2.5小时峰值及出现时间等关键预报内容。

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运维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我部将加强对运维公司的监管和考核,确保运维质量。一是严格执行运维合同。城市站交接后,我部将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对运维公司人员、车辆、设备配备、质控实验室设置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将开展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如在运维人员方面,我们要求运维公司的人员要接受培训,持证上岗,对运维人员运维站点数也提出明确要求。在设备方面,要求所有进入国控站点仪器设备必须经过严格比对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站点进行运行。二是规范运维操作。我部对运维人员的运维和质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运维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制定运维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加强运维人员技术和职业操守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运维质量。三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我部将采用远程监控和实地抽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费支付与运维考核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运维公司运维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运维质量。谢谢。

刘炳江:关于第三个问题,现在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但并不是其他地方不管,其他地方也在着力推动。关中地区确实存在严重污染,去年冬天就暴露出来这个问题,包括晋南地区,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推动这些地方加快治污进度,我们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

关于每个区域大气污染成因,目前看,无论哪一个区域出现问题,都不外乎几个原因,如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交通运输方式以柴油为主、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到位等,这些问题是共性问题。但是要分析具体城市的污染成因,每个城市有各自突出的矛盾。大气污染成因是多方面的,大家关注城市质量不达标,希望能明确责任归结于哪一个企业,这要科学来说话。如果说这个企业关掉,空气就能变好了,那政府肯定就下决心干了。所以要求地方政府编制城市达标规划,根据突出矛盾采取针对性措施,国家很多专家团队也在指导地方做这项工作。

新华社: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人质疑北京把很多监测站点放在公园里,这样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请问监测站点位置的选择是怎么确定的?第二个问题,我这次跟随环保部到地方督查,发现散煤问题在农村确实很严重,散煤对重污染的贡献率到底有多大?像煤炭清洁化利用、推广清洁煤方面环保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是否有下一步考虑?

吴季友: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从上世纪的70、80年代开始了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经过30多年的实践,对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设计有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从技术上,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标准规范,2013年我部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对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点位的数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从管理上,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点位的设置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点位的设置、变更和调整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并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批。

一般来说,城市布设点位越多,点位越密集,越能客观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考虑城市的规模,人口的数量,还有空间的代表性,也要考虑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要求。像北京目前共设有3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其中12个是国控的站点,分布在不同的城区,其点位的设置符合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技术规范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们对1436个国控网点还要进一步优化,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充,让它更有代表性,更能客观地反映我们实际的空气质量情况。另外还建设了16个空气的背景站点和96个空气的区域站点,而且还要建一些颗粒物的组分站和光化学监测站点,通过超级站的建设把空气质量站点布设得更加优化,更能体现它的作用。

刘炳江:第二个问题,从整个区域来说在采暖期间煤的贡献率是第一位的,不用任何怀疑。但是到了不同的城市,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工业结构差异较大,燃煤不一定占首位,如果要说定量的排放贡献率,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的数据,可能没法统一,但在整个区域煤的排放是首要的。

从煤炭利用结构来看,电厂的排放已经控制比较到位了,但散煤显得更加突出。冬季燃烧散煤采暖没有任何控制措施,这是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散煤有一个简单的数据:京津冀大约每年消耗4000万吨的散煤,这个数据仅仅包括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生活用的散煤,基本上是用于居民采暖的四千万的煤,不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用的散煤,也不包括蔬菜大棚农业生产用的散煤。

2016年京津冀实施了200万吨电代煤、气代煤,煤改清洁能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今年计划的电代散煤量是去年的数倍,力度是非常大的。无论气代煤还是电代煤,涉及到电网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天然气调峰措施,某种程度上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需要在资金、政策方面加大支持,目前已经纳入有关规划。对电网、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比较成熟的地区,要率先开展,尽最大努力来替代,这是今年的任务。另外,加强其他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更大程度用清洁能源替代老百姓家的散煤。另外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洁煤替代,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有效的推广方式。

经济日报: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来讲有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推进先进环保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有何安排和举措?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