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超3000亿!大网是否能兜住在应收账款苦海里沉浮的环保企业

时间:2023-10-25 09:29

来源:中国水网

中国水网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环保企业应收账款问题,2022年7月发布的《地方政府延期付款,环保公司成刀尖上的舞者》一文曾引爆环保圈,道出行业心声。

这一次,对比2022年平均应收账款13.09亿,2023年上半年平均应收账款出现6.5%的涨幅(因部分企业退市、新增上市、未披露等,上市环保企业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统计数据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应收账款问题似乎更严峻了些。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概况

228家上市环保企业营收总额为3167.45亿元,应收账款总额高达3178.82亿,平均应收账款为13.94亿元,统计的上市环保企业中,应收账款最高的可达210.5亿元。

可以看出,报告期内,228家上市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已经超过229家(未剔除粤海水务)环保企业的营收总额,这么多家企业辛苦半年,应收账款比营收还高。

就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来看,也有近九成的企业高于30%的警戒线,其中有八成以上企业比重都超过50%。

从企业应收账款分布来看,17家企业低于1亿元,85家企业在1~5亿元,47家企业在5~10亿元,24家企业在10~15亿元,17家企业在15~20亿元,6家企业在20~25亿元,6家企业在25~30亿元,26家企业在30亿元以上。

640.png

尽管,超过7成环保上市企业应收账款控制在15亿元以内,不过,同样超过7成环保上市企业营收也未达到15亿元。(相关阅读:又见“五五开”,业绩略回暖!

1. 哪个板块的应收账款最多?

把228家上市环保企业分为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大气治理、其他四个类别,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拆分。

报告期内,90家水处理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1345.84亿元,平均应收账款为14.95亿元,营收总额为1025.94亿元,平均营收为11.27亿元。九成水处理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营收比例在30%警戒线以上。

报告期内,73家固废处理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1175.35亿元,平均应收账款为16.1亿元,营收总额为1510.61亿元,平均营收为20.69亿元,约七成固废处理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营收比例在30%警戒线以上。

640 (1).png

两大板块中均有1家企业应收账款突破200亿元。

最后,29家大气治理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238.16亿元,平均应收账款为8.21亿元,营收总额为270.4亿元,平均营收为9.33亿元,90%以上企业应收账款额在20亿元以内。接近九成大气治理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营收比例在30%警戒线以上。

综合来看,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两大板块企业应收账款额 “占大头”情有可原,这些板块上市企业手握大量特许经营项目,项目金额多是亿元、十亿元级别,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项目形式拉长投资回报周期。

结合上市企业会计准则,将PPP或者BOT项目未实现收益部分确认到报表中并无不妥,短期内报表企业利润增加,但长期是否能持续收回资金才是关键。

当应收账款金额过大,应收账款计提坏账风险也随之增大。

2. 国企应收账款问题更加紧迫

对比国企和民企的应收账款情况:

从数量上来看(不包含5家外资企业),环保板块民企数量大于国企,民企148家、国企75家。

但国企应收账款总额为2044.04亿元,平均应收账款高达27.25亿元,占应收账款统计口径总额64.32%。报告期内,营收总额为1780.21亿元,平均营收23.42亿元。

148家民企应收账款总额为1092.85亿元,平均应收账款为7.38亿元。报告期内,营收总额为1346.92亿元,平均营收9.1亿元。

640 (2).png

就应收账款的金额差距来看,国企、民企面临的压力高下立判,但从两者所处环境考虑,国有资本的信用背书更容易取得银行贷款,相比而言,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应收账款的逐步增加,带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困难更大。

前两年,民企引入国资时,光大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殷中枢接受《环保创业邦》采访时就表示,民营企业引入国资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种是民营环保企业将国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双方在业务开展上可产生一定化学反应,国有资本也可给予民营环保企业一定的信用背书。第二种是救命,债务还不上了,引入国有资本纾困。”

环保老岳在《深度| 中国环境产业的创新窘境》一文中也表示:“民营环保企业的市场敏感度高,机制灵活,创新的意愿和意识高,但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企业的利润逐年降低,加上环保项目资金占用大,资金拖欠,应收款高企,这两年企业活下来非常不容易。”

如今,应收账款的大山同时落在民企和国企头上,这一次,或许自救将变得更加重要。

违约和应收账款拖欠情况增多

中国水网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环保企业应收账款问题,2022年7月发布的《地方政府延期付款,环保公司成刀尖上的舞者》一文曾引爆环保圈。

对比2022年平均应收账款(因部分企业退市、新增上市、未披露等,上市环保企业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为13.09亿,2023年上半年平均额上涨6.5%。

统计数据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应收账款问题似乎更严峻了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疫情过后,相比于疫情期间,企业的营收反而出现下滑,企业客户普遍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违约和应收账款拖欠的情况增多。”

环保行业作为公共事业,其应收账款问题和地方财政支付能力息息相关。

近些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而刚性支出压力保持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叠加地方政府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期,“过紧日子”的压力也从G端传导到环保行业。

据第一财经披露,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根据地方数据统计了截至2022年末27个省份债务率,其中有23个省份的债务率高于100%警戒线,其中,天津,吉林、云南、辽宁、贵州、福建、重庆、青海债务率超过150%。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且同样存在各地风险不平衡的情况,比如贵州、云南隐性债务规模虽然小于一些发达省份,但由于当地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力量较弱,缺少优质资产,主营收入比较少,且依赖政府财政直接间接支持。尽管目前公开债券市场没有发生实质性违约,但一些地方城投非标债务出现了违约。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而举债主体往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也被称为“城投”)。由于部分官员过度举债谋政绩等原因,前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快速增长,规模较大,风险加大。

根据公开发债数据显示,从规模看,截止9月城投债余额135797亿元,地方隐债存量不减,增量继续,呈现区域分化。从期限看,城投债未来两年集中到期,部分区域偿付压力大。从偿还能力看,隐债化解期限过半,叠加经济风险财政化,地方政府收入乏力而支出高增,债务化解雪上加霜。

高额隐性债务让G端客户的支付陷入困境,环保企业回款问题也变得日益显著。

如今,地方政府应收账款拖欠这一情况,也正蔓延在环保行业。

8月,央广网报道一则《河南鲁山县一镇政府拖欠废物处置公司数百万元?当地回应:会按计划还款》的新闻中,背后也是镇政府钱袋子告急,无力支付的现状。

环保企业平均13.94亿的应收账款背后,也是G端客户支付压力的另一具现。

应收账款雷区,政府、企业都在行动

2023年上半年,营收总额:应收账款总额接近1:1,高额的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定时炸弹,至于是否会引爆,还需要后续政府、企业双方发力。

相关部门也从去年就关注到应收账款问题,系列政策也在今年相继落地。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

9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在介绍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时表示,将开展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组织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

同时,为破解地方债难题,不少省份积极争取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获得了特殊再融资债券(下称“特殊债”,特殊债的特殊之处是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被市场普遍理解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隐性债务。)额度,以置换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目前,已经有22个省份公开披露特殊债发行计划,总额约9438亿元,其中云南、内蒙古、辽宁三个获得超千亿额度的省份,大部分省份已经完成披露的发行额度。

目前,对于企业而言,回款压力更为直接,不少企业也借助诉讼、协调等手段,积极追回欠款。

例如10月12日,升禾环保发布公告,因合同纠纷起诉9家政府单位,具体原因是地方薪资和社保标准调整后,G端用户支付承包费用未相应提高。

除去诉诸三方的手段外,构建催收制度等也是加快资金的回笼手段之一。

就构建催收制度,如,新安洁披露了其催收政策:(1)就2022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与主要客户对账,确认应收账款余额的准确性,沟通资金回款进度;(2)保持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络派专人进行专项跟踪,向客户了解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了解客户预算资金审批进度;针对逾期金额重大客户,账龄在2年以上的客户,已由公司高管牵头,成立专项催收小组前往客户所在地开展应收账款催收工作;(3)公司将视与客户沟通情况,通过诉讼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催收力度,以期通过诉讼胜诉的方式,推动应收账款的催收进度;如,桑德集团成立专门负责追收账款部门,要求员工“蹲点式沟通”——每天到相关主管部门拜访,不让进门,就挑上下班时间在门口“堵人”。

除此之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建议,建立环保工程资金专项账户,确保专款专用。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提高款项支付效率,保障环保企业资金正常流转;通过立法确保环保工程资金专项账户有效落实;推行环保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这一波,环保企业的自救中,政策作为大网,最终是否能够兜住每一个因应收账款呼救的企业,还需要根据后续披露财报情况,持续观察~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