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5 09:1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易简乾
随着国内环保市场趋于饱和,国内环保企业开始将目光放至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及中亚等新兴市场。
中国水网也曾多次报道环保企业在海外环保市场的成果,但新闻的“主角”多数是综合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如中国天楹、康恒环境、旺能环境等,或者在环保领域积累深厚的重资产环境集团,如光大环境、三峰环境及绿色动力等。
但中国水网观察到,有一股特殊的环保力量正在计划出海——地方环保集团。
9月,陕西环保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宋世杰会见了韩国东进世美肯副社长韩尚镇和日本高化学株式会社董事、高化学(陕西)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国平一行,就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水网梳理发现,去年来,并非只有陕西环保集团一家地方环保集团准备拓展海外市场,更多地方环保集团正在筹划出海事宜。难道出海的“国资队伍”要来了?
01.以江苏为代表,各大地方环保集团齐齐出动
从去年以来,已有多个地方环保集团开展了海外业务的尝试。
今年7月,广州环投集团完成首个海外垃圾渗滤液处理运营项目——斯里兰卡科伦坡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运维项目,有效解决了斯里兰卡首都的渗滤液处理难题,助力当地环境治理迈向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中斯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该项目严格执行国际及当地环保标准,截至目前,累计安全处理存量垃圾渗滤液超23,000吨,出水水质100%达标排放。
2024年,应莫桑比克工程部供排水基础设施管理局,坦桑尼亚桑吉巴尔农业、灌溉、自然资源、畜牧部的邀请,2024年3月26日至4月3日,河南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继成率团出访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拜会外方政府机构。
据悉,此次出访旨在贯彻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擦亮河南水投品牌。
在地方环保集团中,江苏环保集团的布局动态最频繁。
今年9月,江苏环保集团所属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区域地下水生态环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来自澜沧江和湄公河沿岸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五国的政府官员共计30人受训,涵盖东南亚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据悉,未来,江苏省环保集团将积极发挥国家科改示范企业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涉水领域的技术与人才优势,持续深化与澜湄流域国家的交流合作,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成果,共促中国-东盟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4年11月中旬,江苏省环保集团应澳中友好发展协会的邀请,由江苏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姜勇率团,成功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座谈与交流活动,加快推进江苏省环保集团拓展生态环保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次参访行程覆盖新西兰奥克兰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阿德莱德和悉尼。
双方围绕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土地环境管理、一般工业固废与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温室气体减排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探讨,还重点就环保创新技术、资源利用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合作需求进行了详细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整体的出海热情比较高涨,今年7月,江苏省环境经济技术国际合作中心在南京召开环保国际交流与“走出去”座谈会,与省内8个重点环保产业协会的代表围绕环保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实践、“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据悉,目前江苏省(厅)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31个环保领域合作备忘录,组织实施了15项重大环保国际合作项目。
02.地方环保集团出海:做大规模的内驱力与走出去倡议下的有序行动
谈起地方环保集团出海的原因,其实与民营企业遇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最主要的还是国内的传统环保项目在主要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新建项目的市场空间缩小,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利润率不断下降,“价格战”内卷严重。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面临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但其环保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或老化,市场需求巨大。
同时,作为地方国企或大型集团,地方环保集团有做大规模、提升资产和营收的内在动力。出海开拓新市场是实现规模扩张最直接的路径之一。
不同于民营企业出海动机的部分是,地方环保集团代表的是地方国有资本。它们的出海,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和“绿色丝绸之路”倡议框架下的有序行动,意味着中国开始有组织、成体系地参与甚至引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工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绿色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3.地方环保集团出海需更为谨慎
地方环保集团出海布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决策。但仍需注意海外市场的风险。
今年2月,中国有色矿业旗下公司发生一起事故,旗下谦比希湿法公司一座尾矿坝因防渗膜被盗割以及持续强降雨(2025年1月至2月赞比亚当地降雨量接近20年来同期降雨量最大值)等原因溃坝,导致部分尾矿泄漏。溃口于19日凌晨3点半完成封堵,事故源头得到有效控制。
但近期,据称当地一百余名民众(据了解实际授权仅有11人)向法院提起请愿,在当地法院登记(但未受理)的请愿书中要求中方涉事企业设立环境修复托管账户并存入800亿美元(约合6240亿港元),由赞比亚政--府管理,用于环境修复及全额赔偿,并要求额外2亿美元作为紧急救助及健康/环境评估基金。
实际上,谦比希湿法公司的处理措施已经非常及时且有效,但仍被“索要”达800亿美元的环境损害赔偿金。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而地方环保集团国有背景和特定使命,它们在出海时需要比一般商业公司考虑得更加周全和谨慎。
在目的地选择上,可紧密依托“一带一路”与“绿色丝绸之路”:项目选址应优先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大、合作意愿强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仅能获得来自国家层面(如政策性银行、使馆)的支持,也能提升项目的政治合法性和安全性。
避免地缘敏感区域,谨慎评估项目所在国与大国的关系,避免卷入地缘博弈。项目应凸显其民生和环保属性。
在政策方面,要密切关注当地的环保标准、外资准入、劳工、外汇等政策的连续性。
在标准执行方面,中国的技术、设备和标准未必完全适用海外。需要进行充分的本地化适配和改造,考虑当地的气候、水质、垃圾成分、运维水平等因素。此外,中国环保企业,尤其是地方环保集团由于不仅要满足当地环保标准,有时甚至要执行更高于当地的标准。
在于当地合作方面,要积极融入当地,履行社会责任,灵活用工,做好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以彰显中国环保企业的责任感。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在品牌打造方面,不要只满足于做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要致力于成为长期运营服务商、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和本地化合作伙伴。这能带来更稳定、长期的收益。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