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高规格实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专题问询

时间:2018-07-10 15:54

来源:中国人大网

[周洪宇](2018-07-10 13:15:20)

谢谢王勇国务委员和刘部长、赵部长的回答。我感觉到,委员长的报告里面,对这点做了特别强调,是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样一个高度,从立法的整体角度来考虑来看待这个问题,因此可能不仅仅是刚才这几个部门提到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包括标准,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也需要进一步加快制定。邓秀新委员有个说法我很赞同,他讲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防治关系,他说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今天,相对来说是最容易解决的,只要下了工夫,是可以比较快地改变的。水污染防治要难一些,它涉及到当代,而土壤污染防治最难,它涉及到未来。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要有统筹考虑。因此,对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都要由此尽快制定颁布。比如,除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湿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需要尽快制定。刚才有些提到了,有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虑。我就补充这一点,其他的没有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姒健敏](2018-07-10 13:15:57)

我是三届委员,是浙江大学内科学教授,主任医生。我关心的是健康问题,大气污染以后,国务院相关部门有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空气污染,特别是污染地区,对健康的影响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尘肺肺癌。我们国家有职业病防治条例,对职业病是免费诊断治疗的。空气污染如果严重影响健康,卫健委有没有规划或者计划,如何控制疾病和阻断治疗,如对发生尘肺肺癌的污染地人群,没有职业接触史的这类病人,是不是考虑免费治疗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况报告看,北京是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但是北京的人均寿命不断在提高,是全国最高的,表面上看,好像空气污染跟健康寿命关系不大,但是我不知道,也不是科学观点。我想问的问题是,科技部有没有组织这方面科学研究?如果确认有关的,打算怎么预防、怎么控制、怎么治疗?

[国务院副秘书长孟扬](2018-07-10 13:16:19)

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在研究这个问题,大气污染对人体身体健康的影响,国务院做了立项,科技部也在研究,包括雾霾对人体的伤害,都有专项的研究。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去,会后将有关情况书面给委员提供一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2018-07-10 13:16:47)

在下一步污染防治工作当中,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加强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实际上现在我们出台的空气质量标准,在国际上主要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的标准,因为空气质量标准是基于健康风险评估制定的。环境问题讲到底是为了人民的福祉,特别是人民的健康,所以刚才姒健敏委员提的是很重要的问题。下一步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工作,建议多发挥卫生健康部门的作用。雾霾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立为致癌物,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国际上常有一些研究。我们国内有关专家也用归因法进行过一些研究,发现细颗粒物对健康寿命是有负面影响的。当然,因为以前缺乏环境监测的数据支撑,有些结果是推导的,现在就可以利用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大数据整合,来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王勇](2018-07-10 13:17:07)

好,我们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2018-07-10 13:17:35)

我来自河南,我是一名基层代表,研究农机次生灾害污染防治工作。我想提个问题,现在化肥农药污染已经有目共睹,前几天我看焦点访谈,每年我们国家有四千万吨的化肥在上天、入地、污染水,现在国家已经有新技术,可以把化肥减量20%到30%,这个研究成果,粮食还能增产,品质还能提升,请问咱们国家什么时候利用科技创新来精准治污,如何量化化肥减量标准,来进行考核,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这次执法检查中发现,我们的普法属于上热、中温、下凉,咱们什么时间拿出时间节点,把基层唤醒沉睡的法律,让大家共同提升普法的效果,让大家共同了解我们大气污染防治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2018-07-10 13:17:56)

刚才这位代表的问题提得非常好,确实中央包括总书记对农业污染治理问题都很重视,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调整农业投入品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特别是大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近几年,我们对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了不少措施,从法律、政策、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都有一揽子的措施,在全国主要农业类型区,特别是主产区,开展试点示范。我们提出“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一个是控制用水量,保证水的质量;二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三是推进秸秆、农膜和养殖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等。2015年又推出农业绿色发展的五项行动,包括化肥的有机肥替代、聚焦东北地区桔杆资源化利用和聚集西北地区的农膜回收利用等。通过这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在化肥农药减量方面,农药施用量已经连续三年减量,化肥也已经连续两年减量。通过化肥减量替代技术,实现了“零增长”。总体上来讲,化肥农药特别是有机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各地发展不平衡,而且部分地方对这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采取的措施也不很平衡,还需要加强。至于您刚才讲的要加强科技攻关,特别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方面,其实我们现在在不同类型区不同方面都有,如果把这些技术同等和政策配套跟进,一个课题和实验示范,有不少好的技术成果,我们有信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化肥农药减量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刘炤](2018-07-10 13:18:17)

刚才提到普法“上热下冷”这个问题,“下冷”主要是指基层,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普通群众。对企业来说,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和信息公开力度,是让他们热起来的好办法;对群众来说,将来这方面案子多了,群众发现能够保护他们的权益,自然会让他们“热”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温娟](2018-07-10 13:18:39)

我来自天津,参加了这次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城市的扬尘问题比较突出,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还不够精细,比如在我们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施工的地面没有采取覆盖、洒水等等抑尘措施,一些地方还存在为迎接检查突击采取一些防尘措施的现象。从多个城市公开的源解析结果来看,扬尘对城市雾霾的贡献,占比是比较高的,好多城市占比达到20%到30%。在城市扬尘中,施工工地的扬尘又是很重要的一个贡献源,大气法第68条至第72条对扬尘污染防治做了明确规定。请问住建部,下一步如何就加强依法管控施工工地、加强扬尘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王蒙徽](2018-07-10 13:19:02)

确实,扬尘问题是个突出的问题。首先我们国家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用了30年多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百多年走完的路,但是我们现在建设方式粗放,同时建设队伍的素质还不高,稳定性不强,这些都跟我们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有很大的不适应。我们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按照总书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积极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下一步,我们想做这样几件事: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地方进一步细化施工扬尘防治的目标和完善防治措施,对一些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第二,落实建设各个方面的主体责任。一是建设单位要对施工扬尘负总责,同时要支付施工扬尘的防治防范费用。二是落实施工单位防治的责任制,特别是制定具体防治措施,确保防尘降尘能够得到落实。具体的,一个是工地设置围档,采取覆盖洒水抑尘等措施,第二是对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三是对施工所产生的土方、建筑垃圾进行及时清运,在场地内临时堆放的,采取封存、封闭处理。运输必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四是在规定区域内的施工现场采用混凝土搅拌和预拌沙浆的,也要采取封闭、降尘和降噪等措施的处理。五是对于在城市施工特别是道路施工一些切割作业等,要进行有效防尘扬尘处理。六是加强对拆除建筑物的隔离和降尘处理。另外对暂时不开工的工地,建设单位要对于裸露地面的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要进行绿化和铺张以及遮盖。第三,强化执法监督,特别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实时的管理和处理。也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举报的处理,对于违反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企业,我们将进行严肃查处,并进入诚信信息体系。最后是强化舆论宣传,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大家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建](2018-07-10 13:19:29)

我是来自南京大学的校长,十三届人大常委。打赢蓝天保卫战,核心之一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请问生态环保部,有没有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安排和战略性的考虑,需要全国这方面的科技人员做些什么,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件事情。

[赵英民](2018-07-10 13:20:05)

的确,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充分尊重科学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在这方面,国务院高度重视,特别是现在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还有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的部署,正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气象局等部门,正在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这个项目从4个研究专题28个课题,集中全国1500多名国家大气环境领域的专家,开展集中攻关,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科技支撑。下一步,我们还根据新的重点区域的调整,准备在汾渭平原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具体的科研工作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目前正在执行的大气专项,组织实施,特别是根据蓝天保卫战的要求,聚焦其中的难点,不断地总结目前已经形成的一些科研成果,根据不同的城市,针对不同的产业结构、空气扩散条件,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研究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途径,提供可行的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二是推广、总结、应用驻点跟踪研究机制。现在大气攻关专项之所以取得成效,是因为这1500多名大气专家,分片驻到每个城市里,在那儿搞科研,在那儿观测,在那儿分析,直接跟这些市长们研究分析。我们将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继续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强化重点地区派驻专家组工作,按照“一市一策”原则,既指导地方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提供科技支撑,又指导地方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三是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坚持边干边说,不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宣传和专家解读,通过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会,推动专家、政府、媒体、公众对话交流,及时回应社会热点。我们也非常欢迎国内有实力、有水平的科研单位不断加入这个平台当中,我们这个平台也是开放的。我们这些课题,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大,国内的大学几乎都在里面了,1500名专家,我们跟他们下面再沟通。

[栗战书](2018-07-10 13:20:44)

今天上午的专题询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人大网](2018-07-10 13:21:12)

直播到此结束,谢谢!


1...3456789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